误区一:煮熟了容易出油 传统的养猪方法是将饲料煮熟后喂猪。然而,给猪喂熟饲料既费时又费力。猪也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不高,有20%的营养物质流失。 误区二:“饲料越稀越好” 稀饲料中水分较多,使猪的胃肠温度降低,增加猪的热能消耗,导致猪排泄过快,不利于消化吸收,降低饲料转化率。 误区三:猪越大,越容易长大 猪的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 100公斤以上的猪生长缓慢。因此,应根据不同品种,将生猪饲养到一定水平后及时出栏。一般来说,最佳体重为90至100公斤。肥猪体重超标,消耗饲料多,饲养成本高,效率低。 误区四:喂猪“越饱越好” 猪吃得过多,会影响下一顿饭的食欲,而且浪费饲料。猪的食欲规律:晚上多吃,早上少吃,中午最少吃,每顿吃90%饱为最佳。 误区五:颗粒饲料加水 如今,颗粒饲料、粉状饲料等各种配合饲料逐渐占领市场。配方饲料虽然养猪有好处,但有些养殖户不了解或忽视科学的饲养方法,将两种饲料混用。颗粒饲料中加水搅拌成粥,会破坏其营养成分,降低其营养价值。正确的方法是:先喂猪颗粒饲料,再喂水。 误区六:能让猪皮红毛亮的饲料就是好饲料 可以说,皮肤红、毛有光泽是猪健康的标志。只要猪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自然就会皮肤红润,毛发闪亮。有些饲料厂利用人们的误解,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违禁药物,使猪皮红毛亮。这样的饲料是不可取的,猪吃这种饲料产生的瘦肉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误区七:阉割与防疫要同时进行 为了省事,小猪被阉割,然后接种疫苗来预防这种疾病。这样做很容易使被阉割的仔猪伤口难以愈合,防疫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二是母猪怀孕时要接种疫苗。母猪怀孕后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接种疫苗是一种强烈的刺激。疫苗接种很容易造成死产或流产。因此,母猪怀孕后最好不要接种疫苗,仔猪则应在去势后1015天接种疫苗。 误区八:大便颜色越深越利于消化 真正区分消化质量的指标应该是猪排泄粪便的量和粪便的形状。消化正常的猪每天排便34次,形状光滑圆润,软硬适中。粪便的颜色是由饲料的品种结构以及饲料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和药物决定的。人们所说的黑便,简单来说就是饲料中硫酸铜含量过高造成的。 误区九:孕猪生病不需要用药 一些养猪户认为,猪怀孕后即使生病了,也不能用药物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母猪死产、流产。这种观点往往导致怀孕母猪感染后延误治疗,造成损失。孕猪发病后应立即请兽医诊治,用药时应请专业兽医指导。 误区十:猪的体重越大,卖起来就越划算。 影响挣钱多少的因素除了饲料成本和活畜价格两大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料肉比,这是一个硬性指标。猪的体重越小,料肉比越低。顺序为:小型猪2.4:1、中型猪2.8:1、大型猪3.2:1。如果猪体重在90公斤左右,其平均料肉比约为3.0:1。 各种数据显示,当猪体重超过100公斤时,其料肉比已达到4.5:1。如果此时不出售,其每日消耗量将接近或超过体重增加带来的好处。此时的利润相当低,因此必须根据饲料和生猪价格确定合适的出栏重量。一般应控制在90100公斤左右。这是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