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鸡是我国特有的地方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目前芦鸡的养殖主要采用生态散养的方式进行。生态放养具有季节性。一般情况下,进雏的最佳时间是每年4月至8月。其他月份因气温较低不适宜放养。那么,芦苇鸡的育雏要如何管理呢?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芦苇鸡育雏管理 一、雏鸡第一周的饲养管理要点 芦苇鸡雏鸡的成活率不仅与购买的雏鸡质量有关,而且第一周的饲养管理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最重要因素。另外,1周龄雏鸡的体重和均匀度将对以后几周产生显着的影响,因此做好雏鸡第一周的饲养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育雏前1周应达到以下目标:鸡群健康,死亡率低于2%,体重达到45克,均匀度达到85%以上。如何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抓住日常管理的关键控制点,为雏鸡提供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 1、开始饲喂:以雏鸡第一次饮水后23小时左右开始饲喂为宜。开始饲喂膨化颗粒饲料(小型肉鸡的全价饲料)。每只鸡每23小时喂1克饲料。混合均匀后铺在料盘上;第4天开始使用饲料桶,方便雏鸡采食;每天至少喂食4次。 2、饮水:雏鸡的第一口水。第一次喝水越早越好,因为雏鸡出壳后会消耗大量的水。据研究,孵化后24小时消耗体内8%的水分,48小时后消耗15%。因此,尽早喝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收。残留的蛋黄和排便可以增加食欲和饲料吸收,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水中添加6%葡萄糖补充能量,添加水溶性维生素增强雏鸡抗病能力。第一次饮用后的第二天,在水中添加抗菌药物(如0.2%百菌清)。提高雏鸡成活率,促进生长。喝水的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前37天使用饮水机,每天换水46次。此后,逐步过渡到使用自动饮水管道,不允许出现缺水现象。饮水机每天清洗一次,饮水管道每半个月冲洗消毒一次。 3、光照:光照对雏鸡生长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雏鸡采食量的影响间接发生的。光照强度应保证在20l以上。第一周,可用60W普通灯泡维持1至3天24小时照明。从第4天起,每天照明时间减少1小时。 4、温度和湿度:雏鸡前3天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3~35。如果鸡体弱,可适当提高1左右,温度控制在32~34,持续4~7天。保持适宜、均匀、稳定的温度对雏鸡的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是养好雏鸡的关键。首先保证鸡舍内温度均匀,各地温差不超过1。气温不均匀直接导致雏鸡发育不均匀、体质参差不齐,增加了育雏难度。其次,保持雏鸡降温的稳定性,每日降温幅度不得超过1。最好根据育雏期末的目标温度制定详细的每日温度控制计划。例如,目标温度为23C,持续42天。育雏期间可每3天降温1,以达到顺利降温的目的。饲养雏鸡时,还要结合“看雏和施温暖”相结合。湿度应保持在40%60%。如果湿度太低,雏鸡很容易脱水。空气中灰尘增多,容易损伤雏鸡呼吸道粘膜,诱发呼吸道疾病。当气温高、湿度低时,可以通过给鸡群消毒来增加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净化鸡舍内部;当气温高、湿度大时,可以通过增加通风量来减少高温高湿对鸡群的不利影响。湿度大时,可以适当加大通风量,同时提高舍内温度。 5、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保证鸡舍内有足够的含氧量(19.6%),排除鸡体内多余的热量,排除湿气,减少舍内灰尘,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积聚。例子包括氨和二氧化碳。通风方法:育雏初期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通风的目的是提供适当的通风。白天,外界温度较高,雏鸡活动较多时,可适当加大通风量。夜间外界温度较低,鸡群活动较少,应减少通风量。第一周的风速和通风量不宜太大,以让人感觉温度舒适、不闷热为宜。 2、雏鸡的管理 首先,根据室外气候,选择中午晴天,将雏鸡赶到室外草地或相对开阔的斜坡上散养,让其自由采食植物种子和昆虫。放养时间应根据室外气候和雏鸡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放牧期间,动物们被送回畜群接受训练。具体措施是:放养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少量中型鸡颗粒、鸡粒撒在草地或坡地上,边撒边敲饲料盆,或吹口哨,形成条件反射,这样以后听到声音,就会有东西吃。以方便以后的收获。 3.鸡饲管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鸡群逐渐适应了外界的气候和环境。养成放牧和回归牧场的习惯后,应全天放牧。牧场宜选择乔木林地(俗称亮脚林)。同时,应选择无草地。野兽伤害的地方。应搭建棚屋以便在野外放牧。搭棚时应选择背风、向阳、高处、干燥、平坦的地方。棚子可以就地取材搭建,只要白天能防雨防晒,夜间能适当保温即可。放牧林地应否围栏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放牧水平。围网可为网目尺寸2cm2cm、网高2。5m的鱼网。放牧期间要经常巡逻。如发现网破损,应立即修补,防止鸡逃逸。饲养密度:每667平方米8001200只为宜。 应根据鸡的具体放牧和饲养情况进行适当的补饲,以提高鸡的生长速度和均匀度。此外,牧场上多处放置清洁的饮用水。放牧期间,鸡必须每天晚上放牧。根据放牧情况,可考虑补饲,清点鸡只数量,观察健康状况,总结每日放牧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