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转暖,各种吸血昆虫的活动也变得更加频繁。猪场的病猪会越来越多:高烧、食欲不振或疲惫、晚期贫血、可见粘膜苍白,这些往往是血原虫的表现。虽然血液原虫病多发生在夏季,但春季气候多变,多雨、潮湿。如果饲养管理不善,以及各种不良应激,养猪场也容易患此病。 1.小红虫危害很大 1、对生产的危害 不同阶段的猪都容易感染血液原虫,严重危害猪的健康,给养猪生产造成经济损失:例如,猪弓形体病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养猪场暴发流行,死亡率很高。率高达30%。 ~60%或更多,导致怀孕母猪流产、死产和胎儿畸形。 猪感染表红细胞体后,约20%的妊娠母猪会流产、早产,或按期分娩但产下死产和木乃伊胎,有的延迟分娩产下死产;种猪出现长期不发情、回情率高、无乳等一系列繁殖失败综合症的表现;哺乳仔猪继发肠炎腹泻,严重时可能整窝死亡;育肥猪生长发育不良、体重减轻,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2.与其他疾病的相互作用 血液原虫不仅引起猪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还可以并发其他疾病。例如,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猪出现“高烧”。 PSY应用研究所夏季拔牙案例中,血虫活跃的猪场更容易患上非洲鼠疫。一方面可能与蚊子活跃有关。另一方面,血虫对猪血细胞的破坏以及非洲鼠疫病毒表现出的对红细胞的吸附作用,都会导致猪患上该病。只是血液供氧受损;据业内人士分析:当表红细胞体和PRRS均呈阳性时,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表红细胞体,很容易引起PRRS的暴发(具体原因还有待研究)。血液原虫病中,对猪的危害最大的是附红细胞体病和弓形虫病,养猪场必须严格防治。 2.血虫的鉴别诊断 1.附红细胞样病 临床症状:以高热、黄疸、特别是粘膜明显发黄为特征。 病理变化:全身皮肤、粘膜、脂肪明显黄染;心、肝、脾、肺、肾水肿、黄染;腹腔及心包积液等特点。 2. 弓形体病 临床症状:耳尖、外阴、腹底皮肤出现出血性紫色斑点; 育肥猪和后备母猪的粪便可能呈煤焦油样血性腹泻或无血性腹泻; 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死产、胎儿畸形、仔猪虚弱等。母猪流产后恢复很快,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病理变化:淋巴结肿大、增生,伴有灰白色坏死点; 肝、肺、心脏有弓形虫结节; 心包、胸腔和腹腔内有液体积聚。 三、血液原虫病的防治 1、消除传染源: 消灭鼠类害虫,防止猫等中间宿主在养猪场经营。对购入的生猪应进行血液检测,防止引入病猪或潜伏感染猪。 2、切断传输通道: 杀死蚊子和其他吸血昆虫(特别是在夏季);规范运营。在实施预防性注射、断尾、耳号、去势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应更换设备并严格消毒。 3. 及时提供医疗保健并降低动物易感性: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良应激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避免打猪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外伤,发现后及时消毒处理; 在高温、高湿、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期,定期做好及时的卫生保健工作。饲料中可添加敏感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