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和意义 规范保育舍生猪饲养管理,保证保育猪健康成长。 2. 保护阶段的目标 1、保存成活率97%。 2、保存真品率96%。 3、70日龄仔猪平均体重25公斤。 4、育苗期料肉比1.65:1 三、主要内容 1、进猪前的准备:参照产房猪进猪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保育舍的猪栏和材料。 2、确保托儿所内人员全部进出。空猪舍入猪前应提前预热,温度应预热至26-28。 3、猪转出后,立即调整栏位,根据大小、强度分栏。特别注意猪群分布,特别照顾体弱仔猪(冬季注意保温,远离出入口门)。病猪圈位于猪舍下风向,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应及时淘汰。 4、抗应激:转院后35天,在饮用水中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VC,饮食中添加盐补充剂等添加剂。在猪栏内放置木棍、饮料瓶和其他玩具,以减少猪打架。 5、环境控制:育苗环境最适温度为22-26,局部温度为24-28。每个保育室的前、中、后部悬挂温度计,高度应与猪体同高。当气温高于30时,应加强通风;当气温低于20时,应加强保温。保持圈舍卫生和干燥。严禁带猪清洗圈舍或猪体。注意控制圈内湿度在60%-75%。 6、喂食:转栏后当天适当限制喂食。从第二天开始少喂多餐,每天加料34次。每天检查饲料槽,调整饲料口大小,保证饲料槽内有适量的清洁饲料和充足的清洁饮水。 7天后实行自由采食,每天清空料槽12次,每次1小时。体质弱的仔猪只需用圆盘食槽喂水或半干湿物料即可,并注意及时清理料盘。具体采食量标准见下表: 幼儿阶段每日喂养跟踪表 7、保育猪的饲养采用过渡方式进行。一般饲喂过渡时间为35天,进行混合过渡。在喂养过程中,应添加一些止泻的中药,如白头翁粉或益生菌等,起到保健作用,防止消化不良。饮用水中可以添加抗应激药物。 8、“三定位”工作:进猪当天加强猪群训练,对猪进行进食、睡觉、排便“三定位”训练。主要通过水上定位和行车定位方式。 8.1饲料定位:入猪前,在猪舍睡眠区和料槽内撒少许饲料。 8.2 水定位:在猪排便处洒一些水,待猪固定卧位后停止洒水。 8.3 驾驶和定位:生猪进场后三天七十二小时内,饲养员必须花时间将躺错位置的猪赶到应躺的地方,直至其睡稳为止。 9、巡查时对生猪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对症治疗,情节严重或原因不明的及时报告,对残疾、体弱者实行每周扑杀制度和病猪。 10、按计划开展免疫保健工作。 4. 托儿所7周管理程序 第一周 1、仔猪21日龄左右转群,4公斤以下仔猪集中饲养、饲养。 2、混饲治疗:选择疗效好、治标的药物,如利好、替米考星等,按正常用药量增加1.5倍,连饲1周。 3、饮水处理:关闭圈舍出水口,为病弱猪增设护理水槽,添加口服补液盐、复合维生素等电解质复合维生素,连续饲喂7天。 4、注射治疗:选择长效药物,对症治疗,如面色苍白瘦弱的儿童,右旋糖酐铁1.5ml/头;哮喘,氟苯尼考注射液,林可霉素等,1天/次,连续3天。 5、口服治疗:一般采用口服健胃药与5%葡萄糖按1:3的比例口服,每日1次。 6、优良饲补:采用干湿料槽,在饲料中添加奶粉,奶粉一般使用5-7天。 第二周和第三周 1、仔细观察猪只的健康状况。如无特殊情况,按照第一周的药物保健计划,做好药物保健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及时调整。 2、周末将因乳脂流失和食量少双重原因而瘦弱的猪移出单独饲养。 3.免疫前监测体温。 4、做好教槽料与乳猪饲料的过渡,对体弱仔猪适当推迟过渡。 第四周和第五周 1、剔除无用的弱者,对有价值的给予进一步照顾。 2、用教槽料和102交替过渡喂弱仔猪2-3天。如果有些猪太小,可适当延长流质饲料的天数,控制在7天以内。 3、清洁猪圈:每天重点清洁病猪圈。扫帚应单独使用。饲喂液体饲料时,可将干料撒在栏面,以保证病猪圈干燥、清洁。 4、仔细观察猪只的健康状况。除非有特殊情况,遵循第一周的药物保健计划,做好药物保健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及时调整。 5、接种前监测体温,按计划完成免疫工作。 6、做好乳猪饲料与550饲料的过渡。 第六周和第七周 1、接种前认真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做好药物保健工作。 2.接种前监测体温,按计划开展免疫工作。 3、做好550到551的过渡。 4、免疫前,将无价值的弱仔猪再次淘汰,有价值的仔猪进一步饲养,弱仔猪饲喂优质饲料。 5、转育肥前做好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