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畜牧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养猪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模化、集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猪舍建设、环境控制、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等诸多方面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养猪场生产力水平逐年提高,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养猪生产转变。向批量化生产的现代智能养猪模式转变。但环境保护、疾病防治、人才短缺等问题仍然是现代养猪场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规模化生产、成本上升也对养猪场的管理提出考验。 一些养猪场,特别是中型养猪场,过度依赖一名或多名技能突出的“技术人员”。当人才流失时,养猪场往往会陷入混乱,造成严重损失。结果,大多数公司都会失去一些人才。利润无形中流失。因此,养猪场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系统,而不仅仅是计算机管理软件。为此,益发农牧提出了现代化养猪场现场管理方案,——批次生产和目视化管理。 1 批量生产与目视管理的定义 批量生产是相对于连续生产来说的,即几乎每天都改变原有的配种、产仔、断奶等工作,使这些任务在一个周期内陆续完成,通常是每周一批。批量生产并不是什么新的先进理论或独特的秘密技术。国外已广泛使用。事实上,我国不少养猪场已经在实施,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和严格执行。 目视化管理是利用颜色、标志、标识、卡片、白板、表格、挂图等一系列工具,形成员工对生猪生产共同理解的语言,从而提高员工各方面的协调性和工作效率。各部门对生猪的预警、发现和追溯。场问题。同时,借助一系列专用工具实现轻松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用眼睛就能理解的管理方法。打个简单的比喻,只要街上所有的人和车辆看到路口的红绿灯信号,就可以在没有警察指挥的情况下有序地行走和行驶。路口红绿灯系统是一个简单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在养猪场这样嘈杂的环境中,还需要一套高效、简单的目视管理系统,我们称之为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与批量生产相辅相成,形成现场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一种简单易懂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 2 批量生产和目视管理系统的优点 2.1 批量生产的优点 2.1.1 改善猪的健康 1)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连续生产的猪群日龄差异较大,有的断奶仔猪甚至相差10天以上。较小的猪仍然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这会干扰疫苗免疫力。这也是很多猪场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其重要原因,特别是猪瘟减毒疫苗、伪狂犬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是老年猪由于缺乏抵抗力,且有潜伏或临床症状,易受病原体感染。这些牛群中的疫苗免疫通常无效,并且是水平传播的来源。 2)减少批次之间的交叉感染 批量生产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政策,猪舍设计根据生物安全需要留有足够的清扫、清扫、消毒和清空时间,防止产房内的病原体传播给下一代。尤其是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病原体在我国广泛传播的情况下,批量生产杜绝了交叉感染。 2.1.2 提高劳动效率 批量生产将每批次的工作安排在特定的时间,这样员工每天的具体工作项目就可以固化。新员工只需简单培训即可顺利上岗。员工工作量相对合理,避免过度劳累或闲置。 2.1.3 更高效的饲养管理 批量生产可以生产出年龄相近的猪,从而保证温度、湿度、营养、密度等的合理提供。同时,采食量和饮水量的统计可以准确反映猪群的实际生产性能,从而可以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 2.2目视管理系统的优点 2.2.1生产系统化,明确员工工作内容 可视化使各个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相互协作。员工的工作内容用颜色标记,不同的时间执行不同的任务。固化内容,提高员工工作成就感。见图1。 图1 公猪站工作内容可视化 2.2.2 生产预警与监管 白板上显示的生产指标采用颜色编码,结果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每周进行比较,也可以与去年的半年、全年进行比较,方便比较不同周。 2.2.3解决猪群的养殖问题 对不同状态的猪采用不同的标志,以便现场识别回情和空孕的具体时间;明确了堕胎阶段的数量;更替、高胎龄母猪可视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参见图2。 图2 使用动物标记喷雾对异常猪进行标记 2.2.4 生猪流程清晰,易于管理 不同条件、不同品种、不同周数的猪根据设计进行放置,大群圈舍的优势更加明显。员工可以轻松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 某规模猪场批量化生产及目视化管理案例 3.1 背景 江西某规模养殖场目前存栏基础母猪1400头,采用两点饲养模式,目标饲养基础母猪8000头。养猪场环境优美,员工年轻、上进。 2014年投产以来,生产指标不理想,配种产仔率68%,断奶头数9.2头。养殖场经常受到猪流行性腹泻的影响,导致养殖场生产无法正常运转。 2015年9月实施批量生产及目视管理体系。生产逐步步入正轨,业绩大幅提升。配种分娩率由70%提高到91%。 3.2 方法 3.2.1目视管理方法的建立 目视管理方法包括猪圈和个体的定位、各种记录卡和表格、周卡制度、白板制度、各阶段目视SOP的建立、定量目视管理工具的辅助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程序和工具,各部门的员工都可以参与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以下是一些示例,图3 和图4。 图3 可视化周卡管理仪表板 图4 可视化白板管理仪表板 3.2.2批量生产的建立 由于存栏生猪数量较多,该猪场实行每周批量作业模式。每周有61 头产床母猪和68 头种母猪。每周一、周二和周三进行繁殖。周四断奶,周五至周日分娩。具体猪舍设计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3.3 结果对比分析 3.3.1 配种及分娩率对比分析 图5 可视化操作前后配种率和产率对比分析 从图5可以看出,从第4周开始,经过一个周期后,配种和分娩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多次返情猪、空孕猪、高胎龄猪逐步淘汰后,种猪产仔率呈上升趋势。 23周后,配种分娩率基本维持在90%左右。 3.3.2 复爱率与空孕率对比分析 从趋势上看,回情率和母猪空怀率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母猪空怀率下降更为明显,22周后基本维持在2%以下。这表明调查工作开展得非常稳定。参见图6。 图6 可视化手术前后回情率和空孕率对比分析 3.3.3 备用利用率与7天发情率对比分析 后备生猪的培育成本较高,其利用率决定了能否满足批量补充需求,因此后备生猪的管理至关重要。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利用率从75%提高到90%; 7天发情率保持在91%以上。参见图7。 图7 目视手术前后7天发情率和备用利用率对比分析 3.3.4 产房与产房存活率对比分析 实施批量生产以来,产房、育婴室成活率大幅提高。产房成活率保持在96%以上,育婴室成活率在97%以上。详细信息请参见图8。 图8 可视化手术前后产房及育婴室对比分析 3.3.5 非生产天数对比 非生产天数(NPD) 反映了母猪的效率。批量化生产和可视化管理的最大优点是解决繁殖问题,减少猪场的非生产天数。从图9中可以明显看出,非生产天数明显减少,从112天减少到63天。如果按每天30元的非生产天数计算,仅非生产天数,1400头母猪一年的损失就超过200万元。 图9 目视作业前后非生产天数对比分析 4个小结 每周批量生产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猪群健康状况,降低仔猪死亡率。可视化使猪场管理变得简单高效,大大提高员工沟通效率。周批量生产和目视化管理是猪场现场管理的有力工具,国内养猪场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 2015年8月以来的一年来,配种产仔率提高约20%,回笼率下降8%,空猪比例下降约12%,储备利用率提高13%。发情率提高13%,同时产房成活率提高6%,保育成活率提高4%,非生产天数减少49天。这一系列的改进得益于批量生产和目视管理的高效执行。 批量生产并不是一项新奇的技术。事实上,国内养猪场已经开展了。如何真正将其运用到生产中,是现代养猪场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标准化、合理化、执行力是管理体系的高效运用。基于此,员工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国内养猪场批量化生产的报道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激素进行调节。国外资料表明,使用激素会降低母猪的使用寿命,同时卵巢囊肿的比例会增加3%5%。美国正在慢慢向不使用激素治疗转变,丹麦也没有使用激素,通过生产管理实现了这一点。批量生产已持续30年。因此,我们需要用管理方法代替药物,需要依靠专业的团队,真正实现猪场管理的系统化,提高我国的生猪生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