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规模化养猪场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制定好生产计划、保证生产有序的前提。是猪场重大决策的支撑点,是生产成果的载体,是控制生产过程的起点,是分析成本和效率的基础,是挖掘生产潜力、发现生产潜力的有力工具。潜在的浪费。此外,在疾病控制方面,适当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警,防患于未然,从而减少疾病损失。 那么规模化养猪场如何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呢?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养猪场常用数据 规模化养猪场包括隔离舍、后备舍、配种怀孕舍、产仔保育舍、生长测定舍、公猪站等部分。各部分常用数据如下: (1) 隔离/备用住房常用数据包括: 补充生猪检疫天数为——天,是疾病控制所需,需要足够的检疫时间,通常在45天以上; 后备猪死亡率——以批次为单位计算引进后备猪的死亡和扑杀率; 10 月龄替换利用率—— 后备母猪达到10 月龄时怀孕的比例。也是按批次计算,并在达到10月龄后统计每头后备母猪的状况; 延长非发情母猪比例—— 以一定日龄(如300天)为标准判断母猪是否为延长非发情母猪,并统计该种母猪在引进(或死亡)的后备猪中所占的比例猪被移走)。 (2)繁育、妊娠舍常用数据包括: 断奶后7天内发情率—— 同批次断奶后7天内发情并配种的比例; 能繁母猪产仔率—— 一定时期内能产仔的能繁母猪所占比例;不生育的统称为错配,可以计算错配率; 空孕、返情、流产率——统计一定时期内所配种母猪中空孕、返情、流产的比例; 配种60天后未怀孕的母猪称为怀孕,小于60天的母猪认为已恢复发情。看到堕胎被认为是流产; 妊娠死亡及扑杀率——以整个妊娠舍或某批次猪为单位统计死亡和扑杀怀孕母猪的比例; 胎龄结构——根据怀孕猪群或基本母猪群统计母猪每个胎儿的比例;从本次配种完成到下一次配种,胎次相同; 断奶及妊娠饲喂量——可以计算配种前和妊娠前的平均饲喂量或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饲喂量。 (3) 产房/托儿所常用数据包括: 每窝产仔总数:—— 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总窝数(包括死产胎儿和木乃伊胎儿)/相应产仔数; 平均健康窝数—— 一定时间内出生的健康窝数(不含死胎、木乃伊、弱胎、畸形胎的总窝数)/相应窝数; 每胎死仔猪比例:—— 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死胎、木乃伊、弱仔猪、畸形仔猪总数/仔猪总数; 平均每胎断奶仔猪数—— 一定时期内断奶仔猪数/对应产仔数; 一定时间内转入保底市场的纯正仔猪数量为——头。市场纯正仔猪数量/相应产仔数; 上市真猪苗率为同批次上市真猪苗——头/本批次断奶或调转仔猪总数; 产房仔猪死亡率—— 一定时间内产房内死亡仔猪数/同期产房仔猪数; 保育仔猪死亡率—— 一定时间内保育舍内死亡仔猪数/同期保育仔猪数; 泌乳母猪日均采食量——统计产房单位母猪日均采食量,可按每个单位进行统计; 仔猪日采食量——统计了不同日龄每头仔猪的平均采食量。 每年母猪胎次: 用繁殖周期计算:繁殖周期=母猪平均妊娠期+产房平均泌乳期+从断奶到配种的平均天数。每年产仔数(胎次)=365/繁殖周期。 使用生产软件进行统计:生产软件统计本年产仔数/母猪产数(统计有配种和产仔记录的母猪) 一般来说,使用生产统计软件计算的值会低于使用配种周期计算的值,因为统计软件还包括补充后备母猪和早期淘汰母猪,它们往往只产一次。对于生产均衡的养猪场来说,利用生产软件来计算空母猪的影响更为实用。 母猪年上市纯种仔猪数P.S.Y—— 每年上市纯种仔猪数/年基本母猪数。 (4)公猪站常用数据包括: 后备公猪利用率—— 引进后备公猪培训利用比例。 公猪精液合格率—— 采集的精液合格的比例。通过率可以按月和按年计算。 (5) 种植舍常用数据包括: 料肉比FCR—— 饲料消耗量/增重; 生长舍成活率—— 生长舍内出栏生猪数量/转入生长舍的生猪数量;可以统计多个猪舍,也可以只统计一个猪舍或某一批次的猪; 真猪上市率为——头,真猪上市数/(真猪上市数+B级猪上市数); 出栏猪龄—— 出栏生猪的平均年龄可以按猪舍计算,也可以按批次计算; 平均上市体重—— 生猪平均上市体重可以按猪舍计算,也可以按批次计算; 原品种和繁殖场的关键数据包括每个阶段选择的窝数。原种场也有测定比例、遗传指数等。 2. 数据收集 (1)生产数据收集过程。 养猪场需要统一打印各种报表,提交给各级干部员工填写,并定期上报。由专人负责将其输入专门的计算机系统,然后相关人员从系统中获取各种汇总分析报告。 (二)常用数据表 以配种怀孕舍为例:有日报表(见表1)、周报表、月报表等。以全站为例:常用的周报表(见表)、月报表/季报表/半年报表/年度报表(格式一致)。 每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