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雏鸡的成活率是农民养鸡成功的关键。三黄鸡的成功养殖也离不开雏鸡成活率的实现。因此,提高三黄鸡的成活率十分必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三黄鸡的实用饲养。技术,即有效提高三黄鸡雏鸡成活率的两种新方法。 两种有效提高三黄鸡成活率的新方法 1、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和光照 1、适宜的温度:掌握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健康的关键。刚孵出的雏鸡体小而娇嫩,羽毛少,抗病力弱,神经系统和生理功能不够健全,卵黄吸收缓慢、不活跃。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差。适当的温度有助于雏鸡抵御寒冷,促进蛋黄尽快吸收。如果温度过低,会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使雏鸡容易患病。如果温度过高,会影响食欲,甚至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要求育雏舍内温度第一周为35至32,第二周起每周降低2,直至降至27。夜间温度应比白天高1至2。观察鸡群的状况可以判断温度环境是否适宜。如果鸡群聚集在一起,说明温度太低,应加温;如果鸡张嘴呼吸,说明温度过热,应降温;鸡群分布均匀,头颈挺直,紧贴地面。睡觉时体温正常。保温时间的长短也应随季节变化。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时,可缩短保温时间,3周龄时即可给宝宝降温。在寒冷的冬春季节,保温时间可适当长一些,6周龄时即可给宝宝降温。 2、保持适宜的湿度:育雏的湿度不可忽视。一般110日龄育雏适宜相对湿度为60%70%,11日龄及以上育雏适宜相对湿度为50%60%。如果湿度太高,则说明室内过于潮湿。易引起消化不良、痢疾、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法氏囊病等。 3、注意饲养密度:密度过高,会造成通风不良,室内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易引起各种疾病感染,增加死亡率。如果密度太小,有效面积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一般03周龄每平方米饲养3040只为宜,46周龄饲养2030只为宜。 4、掌握光照:光照可以将雏鸡体内的维生素D来源转化为维生素D,参与新陈代谢,促进发育,对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非常有利。雏鸡进入前两周需要昼夜照明。昼夜照明可以增加育雏舍内的亮度,激发雏鸡活力,增加采食量。但为防止雏鸡性成熟过早,2周龄后应适当控制光照时间。根据气温情况,白天照明时间应减少到每天照明9小时。 5、注意早给雏鸡喂水:水是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是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雏鸡进舍后应尽快提供饮水。雏鸡孵化后24小时内最好有饮水。特别是对于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来说,雏鸡本身储存的营养物质已经不能维持其正常的代谢需要,它们只能依靠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如果不及早补充水分,很容易造成雏鸡脚干、精神不振、羽毛松散、生长不良。阻塞甚至死亡。长途运输或冬季运输的雏鸡,第一天应饲喂5%葡萄糖水或“补盐”水,可快速有效补充体液消耗,提高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在寒冷季节,应将饮水放入育雏室预热或提前喝温水。温度要求与舍内温度基本一致。 2、选择新鲜、优质、全价的雏鸡颗粒并及时饲喂 1、营养全面:营养全面是保证雏鸡快速生长的物质基础。雏鸡必须从饲料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雏鸡饲料中所含营养物质的代谢能为2.93.0兆卡/公斤,粗蛋白20%、钙1%、磷0.75%、盐0.32%。雏鸡出壳后24小时开始饲喂较为适宜。雏鸡在喂食前应先喝水半小时。如果运输时间较长,雏鸡需在喂食前喝水12小时。雏鸡胃肠体积小,消化能力差,但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因此,需要增加喂食次数,少食多餐。一般2周龄内每天喂8次,2周龄后每天喂6次。 2、做好疾病防治:雏鸡抗病能力较弱,易受疾病威胁,特别是鸡白痢、法氏囊病最为常见。因此,要做好雏鸡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保证疫苗的正确使用和严格的环境。卫生消毒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一环。在雏鸡阶段,对育雏威胁最大的疾病有:白痢、伤寒、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呼吸道疾病。主要防治措施是:第一周前23天,将恩诺沙星、普拉齐芬等喹诺酮类药物按比例混入饮用水中,可有效预防白痢、鸡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第4天6、喂水溶性庆大霉素,如华北制药厂生产的“吉必净”,每公斤水1克混水,第7至10天喝水溶性氨苄西林,每公斤水40克。将40至100公斤药物与水混合。11天后,给患者喂食0.125%化合物苯那明混合物。15天后,可按预防剂量使用安普啉等抗球虫药物和抗球虫药物。若发病则适当增加剂量。 三黄雏鸡的疫苗接种方案是: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氏疫苗(进口液氮疫苗);7日龄新城疫II型弱毒疫苗+法氏囊疫苗;新城疫II13至15天弱毒疫苗+法氏囊疫苗;第25至26天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新城疫I疫苗在出生后第35至40天接种。 3、消毒:各种育雏设备、料槽可用1:500毒稀释液清洗消毒,鸡舍及地面要经常喷洒消毒药雾。注意勤换被褥,保持房屋通风。 以上是猪价格编辑整理的两种高效提高三黄鸡雏鸡成活率新方法的相关内容。养殖户可以参考文章中的两种方法,保证三黄鸡雏鸡的成活率,成功饲养三黄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