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雉鸡的育雏期是指雉鸡出壳至降温的时期。一般为1至30天,有的地区可达42天。雏雉鸡死亡率在2周龄内最高,许多劣质蛋孵出的雉鸡大多在此期间死亡。现将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简述如下。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雉鸡进场前14天,育雏舍内地面要用3%烧碱消毒液清洗,墙壁、窗户擦拭干净,育雏舍内所有用具都要清洗干净并放置在舍内。然后打开窗户,育雏室闲置。准备足够的垃圾(谷壳或短秸秆)以干燥并暴露在阳光下。 雉鸡入孵前4天,应对育雏舍内的照明、取暖、通风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正常运行。堵住鼠洞并修理门窗。必须有可靠的电力供应、清洁的饮用水、水质不受污染。 对育雏舍外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育雏舍地面铺5~10cm厚的谷壳,或剪短(5~7cm)干净、未霉变的稻草,关闭育雏舍窗户,然后每立方米使用福尔马林28mL。添加14毫升水和15克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24小时后,开窗通风。雉鸡雏鸟到来前1天关闭育雏舍窗户,根据育雏舍大小及时加温预热至34~35。 雏雉鸡应使用营养价值高、易消化、适口性好的全价饲料。准备好抗生素、消毒剂、消炎药、维生素和疫苗。 2、雉鸡苗的选择和交付 山鸡苗应从防疫措施到位、管理规范、经批准、资质合格、信誉良好的山鸡养殖场购买。要了解种雉鸡场的生产情况,目前是否有疾病、流行病。需按照山鸡场的雏鸡接机通知,根据距离远近选择运输工具,确保24小时内及时接机并到达。接货人员提前到达雏鸡接货地点,挑选野鸡。 选择优质健壮的山鸡苗要“一看、二摸、三听”。壮雏:腹部收缩良好,大小适中,羽毛整齐,柔软蓬松,蛋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良好,无血痕;它反应灵敏,活泼好动,眼睛很大;拿在手上感觉很胖,并且奋力挣扎。身材丰满有弹性;哭声清晰而响亮。有必要了解该批次野鸡的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情况。病、弱、畸形和未接种疫苗的雏鸡不能运输。 运输车辆在装载雏鸡前必须进行消毒。野鸡雏鸡必须通过当地官方兽医检疫,并出具有效的运输检疫证明和运输车辆消毒证明。雏鸡用肉鸡运输箱运输,每箱80至100只。装载雏鸡时,运输纸箱必须有通风间隙。旅途中要时刻注意雏鸡箱是否倾斜、翻倒。汽车运输时,最好每隔12小时停下来更换雏鸡箱上下层的位置,特别是在夏季,防止雏鸡过热而窒息。如果雏雉张开嘴发出吵闹的叫声,这是中热的迹象。注意通风。冬天,当雏雉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叫时,就说明天气太冷了。需要用防寒材料覆盖,但一定要注意通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在雏山鸡身上。交通最好选择空调车。雏鸡运输完毕后,让其在运输箱内安静休息12小时,然后再放入育雏舍。 3、雏雉鸡的饲养与管理 3.1减轻压力。雏雉非常胆小,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导致雏雉鸡惊慌逃窜,导致死亡。因此,要保持环境安静,按程序操作,不要随意更换或频繁换人。饲养员在给动物喂食、浇水、分组、剪喙和免疫时应轻柔地移动,避免发出太大的噪音。不要让猫、狗或老鼠进入育雏室。 3.2严格保温温度是雉鸡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1日龄雉鸡的育雏温度为36.5~37,此后每2天下降1。雏雉鸡对外界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温度控制一定要适当。如果气温太低,或者忽冷忽热,就很容易着凉,引起感冒。通过观察雏雉的活动情况即可掌握温度。雏雉鸡均匀分布在热源周围,羽毛整齐,喜欢走动,进食正常,表明育雏温度适宜。如果雏雉靠近热源,挤在一起,不时发出叫声,闭着眼睛,头蜷缩翅膀,采食量减少,说明气温低,需要加温。及时。如果雏雉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频繁,食欲不佳,则说明气温过高,需要慢慢降温。育雏温度随着雏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应根据育雏季节、天气变化、加温方式以及雏鸡的身体状况灵活控制降温时间。对20日龄雏鸡采取白天降温、夜间加温的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育雏效果。 3.3仔细喂养雏雉。进入育雏舍后12小时内,应先喝水,后进食。在饮用水中添加抗生素和5%葡萄糖。不知道如何喝水的幼雉鸡应该接受训练。喝水后1至2小时后喂食。根据雏雉鸡日粮蛋白质需求量较高,第一天可喂玉米粉和熟鸡蛋(100只雏鸡一般每天添加45个鸡蛋),2日龄可喂全价饲料含蛋白质28%。喂食时要少喂、勤喂,每12小时喂一次。同时喂一些新鲜干净的嫩草和菜叶。维生素、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合理补充。随着年龄的增长,喂奶次数会减少。饲料蛋白质在12周龄时应达到28%,34周龄时达到24%,5周龄后达到20%。1周龄后,饲料中应混入碎石。帮助消化。 3.4湿度适宜。育雏舍初期相对湿度为70%75%。由于14日龄育雏温度较高,可在地面洒水滋润雏鸡。如果湿度过低,雏雉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作用蒸发过快,会导致刚孵出的雉鸡腹部对蛋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发育不良,毛发烧焦,啄羽、肛裂等。啄食。育雏初期,舍内经常出现高温、低湿的情况。过度干燥容易引起灰尘、羽毛飞扬,引发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另外,幼雉鸡常因饮水过多而发生腹泻。当育雏舍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雏雉会感到寒冷,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当育雏舍内温度和湿度较高时,雏雉鸡很难蒸发水分和散发体热。它们感觉热、不舒服,容易患白痢、球虫病等,因此此时应加强通风,勤换垫料,加饮水时应防止水溢出到地面或垫料上。湿度要求前期稍高,后期可低一些。 3.5合理密度密度直接影响雏雉鸡的生长发育。如果密度高,幼雉生长缓慢,容易啄食。同时,垫料容易脏、湿、板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容易感染(如球虫、白痢等),死亡率高;当然,低密度也会浪费育雏舍面积、燃料、电费和劳动力。合理密度一般为:1周龄时每平方米50只,2周龄时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开始,每平方米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平方米,7周龄时达到每平方米15只野鸡。羽毛。 3.6通风:雏雉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需要大量氧气,排放二氧化碳较多。另外,在育雏舍内,粪便、垫料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育雏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雏雉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等。在保证育雏温度的前提下,应经常通风、粪便要及时清除,地面要清洁,垫料要勤换,鸡群要定期消毒,及时疏散密度。保持育雏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无霉味。时刻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改善舍内环境卫生,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求育雏舍内氨气不超过20mg/m3,硫化氢含量不超过10mg/m3,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不超过0.15%。通风的同时,还要注意舍内温度的变化,防止风吹进来,引起雏雉鸡感冒。 3.7光照控制光照与雏雉鸡的采食、饮水、运动及健康生长密切相关。育雏舍常用低光强光或红光来防止啄食,光强为5lx。1~3日龄,24小时光照,4~7日龄,20小时光照。人造光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2周龄后,应逐渐减少人造光,多采用自然光,让雏雉充分休息。雉鸡胆小、敏感、容易受惊。灯光开关应采用逐渐变暗或逐渐变亮的开关调节器来控制,以免惊吓野鸡,造成意外损失。 3.8及时剪喙的雉鸡容易互相打斗。到两周大时,就会出现啄食习惯(啄肛门、啄羽毛、啄翅膀)。为了减少饲料浪费,保证群体整齐生长发育,便于管理,提高育雏率,应进行断喙。第一次断喙在14至16日龄时进行。鸡必须健康,并在断喙时避开免疫期。清洁和消毒断喙器,以避免烧灼过程中的交叉感染。为防止雏雉鸡应激,抓鸡时动作要轻柔,不可粗暴;断喙前后3天,饮水中应添加多种维生素、电解质、维生素K3,同时将食槽内的饲料加满。如果使用乳头饮水器,应放置足够的真空饮水器,以保证雏雉有充足的饮水。用全自动电动断喙器将幼山鸡的喙尖剪掉,然后连续焚烧。操作方法是左手握住鸡腿,右手握住鸡肉。将右手的拇指放在鸡头上,食指放在喉咙下方。施加一点压力,使鸡缩回舌头。选择合适的孔,将上喙距鼻孔2mm处剪掉。1/2,剪掉下喙的1/3,用刀具在喙切面周围滚动23秒,使切面边缘平整,以止血、破坏生长点、防止喙因重新生长而延伸。注意不要切掉鸡舌头。需要组织人力、物力,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保持15羽/分钟的速度。断喙后,仔细观察雏鸡采食、饮水是否正常,断喙伤口有无流血。如果有出血,重新烧灼止血。由于雉鸡喙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第二次剪喙。第二次断喙通常在8周龄时进行。 4、雏雉鸡的疫苗接种 1日龄:为预防马立克氏病,可在颈部皮下注射0.2mL马立克氏病二价疫苗。7天龄:为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请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注入鼻子或喝水。10日龄:为预防法氏囊病,可使用病毒疫苗(Fabelin)滴鼻或饮水。18天龄:为预防新城疫,将新城疫IV疫苗滴入鼻中或饮水中。23日龄:新枝法(小三连)冻干苗饮水,小三连油苗肌肉注射(0.3mL/羽)。28日龄:预防新城疫、禽痘,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同时使用。使用说明:新城疫活疫苗2支饮水,新城疫油乳剂疫苗肌肉注射(0.2mL/羽)。接种新城疫疫苗时,用水痘疫苗在翅膀下接种(需注射两次,约0.01mL/羽)。 雏雉鸡5种常见疾病的预防 雏雉鸡易患球虫病,必须做好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防止粪便污染。同时给予药物预防:从7日龄开始,每吨饲料添加25%盐酸扑尔敏预混料150g,或每吨饲料添加10%盐霉素预混料600g。为了防止产生耐药性,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更换药物。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防止药物中毒。白痢是造成雏雉鸡死亡和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雏雉鸡白痢的预防通常从采食当天开始,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2~3mg/羽,饮水)、诺氟沙星(0.01%~0.02%,混合)材料)。药物预防应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更不能盲目增加药物剂量。一般给药45天即可达到预防目的。另外,不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防止雏山鸡黄曲霉毒素中毒。 6只雏雉鸡被降温并转移到鸡群中 雏雉鸡的退温是从一个生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生长阶段,从一种生长环境过渡到另一种生长环境,需要鸡群逐渐适应,退温必须循序渐进。逐渐降低鸡舍内的温度,使其与鸡舍外的温度基本相同,然后打开窗户,让鸡舍内的环境逐渐接近鸡舍外的气候条件。当天气条件恶劣或鸡群状况突然变化时,避免更换鸡群。当鸡群健康、无疾病时,应进行转群。 转移后3天内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预防量的抗菌药物。饲料不能突然改变。从雏鸡饲料到养成饲料,应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让鸡适应一周左右的时间。 团体接送时间根据季节和气候情况确定。一般冬季天气温暖时在中午,夏季天气凉爽时在早晨或傍晚。鸡群转移后,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因为野鸡在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应激反应,从而降低鸡群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