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市正宁县以牛兴业,牛产业“方兴未艾”。图为11月下旬,正宁县兴建的标准化养牛基地。 侯志雄 摄 甘肃庆阳市正宁县以牛兴业,牛产业“方兴未艾”。图为11月下旬,正宁县兴建的标准化养牛基地。 侯志雄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29日电 (记者 侯志雄)雪后初霁,甘肃庆阳市银装素裹。清晨,正宁县西坡镇石湾子村的马书勤吩咐老伴将桶里温好的冰水,端进牛舍中给牛添加草料饮水。 “川地温差大,雪后担心牛感冒,让牛饮温水。”年近六旬的马书勤养牛近30年,他对中新网记者说,“养牛要粗中有细。” 正宁县西坡镇石湾子村“80后”村民焦永涛此前一直在江苏打工。3年前,他回村自繁自养的牛犊可以卖1万元以上,养牛成为他返乡的“源动力”。 侯志雄 摄 夏季时,马书勤通过青贮、黄贮打了80多包草料,母牛产下牛犊后饲喂青草和干草,而平时多以玉米秸杆为主。他还用烧炕的草木灰垫牛舍起到杀菌作用,“让牛舍干燥,牛不容易生症”。 2019年,当地市场一头牛犊价格能卖到5000元以上。通过当地政府补贴,马书勤盖了一间牛棚开始养殖肉质好的“早胜牛”。半年前,他养的3头“早胜牛”以3.6万元卖出,用他的话说,体会到了“养牛见钱”。 正宁县永正镇王沟圈村陈恒斌与合作伙伴兴建了晟宇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图为,合作社牛场养殖的正宁县是国内肉牛品种、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早胜牛”。 侯志雄 摄 与马书勤同村的“80后”焦永涛此前一直在江苏打工。3年前,他回村后,自繁自养的牛犊可以卖1万元以上,养牛成为他返乡的“源动力”。 今年,焦永涛用了扶贫贷款5万元买了4头母牛,继续扩大规模,现在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村里还有几位外出务工返乡的年轻人以养牛为主业。他们认为,“养牛可以留住人,前景看好。”焦永涛觉得这一切源于在石湾子村党支部书记任家斌的带动和鼓励。 图为正宁县规模养殖场的奶牛。 侯志雄 摄 任家斌从2009年开始养牛是村里的“养牛大户”。石家湾子村玉米种植面积大、村民有养牛传统,任家斌建办的嘉宾养牛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服务、入股分红、集体收益再分配等方式,动员村民发展良种肉牛养殖,创出了“党支部引领、支部书记创办、合作社示范、党员群众参与”的牛产业发展路子。 目前,石家湾子村肉牛养殖主导产业已逐步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养牛产业发展道路,同时辐射带动饲草种植产业,村民可通过养牛、种植饲草和务工多元增收。 “家家养牛,养殖氛围好。”永正镇王沟圈村陈恒斌以前经营当地到深圳的长途大巴车。2019年9月,他与合作伙伴兴建了晟宇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205头牛。 经常在外出的陈恒斌眼界开阔,一直在关注着国际和国内市场牛肉价格是逐年上升趋势。他指着牛棚中的“早胜牛”说,“这个品种的牛肩部肌肉发达、腰长,体型健壮。”畜牧专家曾对他说过,“早胜牛”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高,所产的雪花肉与西餐所用的顶级牛肉食材媲美。 正宁县是国内肉牛品种、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早胜牛”的主产区,亦为甘肃特色肉牛产业重要基地。当地农村养牛习俗世代相传,过去粗放式、家庭式养殖,缺乏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亟需肉牛产业突破提升。 “从零起步,突破提升。”今年4月份起,正宁县官陆续方出台了《正宁县“早胜牛”肉牛产业扶持办法》《正宁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肉牛等主导产业。为让更多农户享受畜牧产业发展的红利,当地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村民受益的村企共建模式。 在永正镇堡住村,总投资1.5亿元的正宁鑫乐农牧有限公司5000头生态肉牛养殖场,是2019年当地招商引资项目。该镇的9个村合作社统一挂靠该公司,发展养牛产业,年均每村增收2.6万元。 “农户养殖,资金为先。”正宁县对农户养殖“早胜牛”基础母牛达到6头以上的农户,给予2年贷款贴息。同时,还与金融机构对接,推出了“肉牛养殖贷”产品。截至目前,已发放养殖贴息专项贷款750万元。 正宁县委书记贾志升表示,今后,当地将采取“龙头企业+养殖基地+专业养殖村+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优质育种、育肥、饲草加工、屠宰深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做好肉牛养殖,树立肉牛品牌意识,紧盯市场需求,以提纯复壮“早胜牛”优质品牌为重点,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肉牛产业集群。(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