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养猪人收藏的网站!

人物 猪品种 猪疾病 养猪技术 政府政策 养猪行情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课程设计 育雏的方式及雏鸡的饲养管理

热门关键词: 母猪 11 玉米 猪价 生猪价格
母猪 | 大白 | 长白 | 二元 | 杜洛克 | 排行榜 | 猪病用药 | 杂粕价格 | 豆粕价格 | 添加剂 | 棉花价格 | 鱼粉价格 | 养鸡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课程设计 育雏的方式及雏鸡的饲养管理

来源:www.zhujiage.com.cn 发布时间:2023-12-21 13:59:45

蛋鸡苗养殖过程

育雏前期( 0-2 周龄)

育雏前期(0-2周龄)是雏鸡出壳后的转变期,包括体温调节从变温到恒温的转变、从内源性营养(卵黄囊)逐渐过渡到外源性营养(饲料)的转变等。

育雏前期的雏鸡生长速度非常快,代谢旺盛,心跳每分钟高达250~350次,安静时单位体重的耗氧量与排出的二氧化碳量要比家畜高一倍以上,所以单位体重对营养物质需求量更高。

但由于其采食量和消化能力不足,所以在饲料营养上要通过饲喂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

育雏后期( 3-6 周龄)

育雏后期(3-6周龄)是雏鸡的快速生长期。雏鸡3-6周龄仍然处于增重速度逐渐增加的阶段。6周龄末体重可以达到出壳重的12.5倍左右。

这一阶段雏鸡已经完全适应了营养方式上的转变,胃肠道发育程度基本可以满足其对营养物质摄入、消化、吸收的需求。

育成前期( 7-12 周龄)

育成前期(7-12周龄)是骨骼-肌肉发育期,同时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阶段。8周龄蛋鸡骨架已经发育到全程的75%。由于体重基数小,营养素用于维持需要比例少,用于增重的比例高,所以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及维生素较为敏感。育成前期蛋鸡采食量调节能力很微弱,所以仍需要较高的能量和维生素,以及稍低的粗蛋白能量比,充分发挥其生长优势,又要避免引起性早熟。

育成后期( 13-16 周龄)

育成后期(13-16周龄):鸡体脂肪细胞的容积开始增大,身体干物质增多,体脂增加约4倍,所含能量增加,所以后半期对能量较为敏感。生长后期体重较大,维持需要的净能增加,增重需要的净能比例相对减少。

此阶段应该降低能量浓度。除了能量蛋白的营养控制外,还应该注意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需要。赖氨酸是蛋鸡生长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与增重有线性关系,蛋氨酸虽与蛋鸡增重的关系不像赖氨酸呈直线性关系,但满足蛋氨酸需要量也是重要的。

维生素的需要量,因应激大小,生长速度快慢,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情况下脂溶性维生素在生长阶段都是一样的浓度,B族维生素初期需要量高,后期较低。

预产蛋期( 17 周龄 - 开产)

在此阶段可以适当提高蛋白水平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另外预产蛋期骨钙沉积显著加快,骨骼重量增加15克~20克,其中4克~5克为髓骨钙。

髓骨钙在性成熟后作为蛋壳形成时钙的来源之一,大约在产第一个蛋前10天左右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诱发。所以,应该给以蛋鸡钙含量较高的日粮,进行开产前的钙储备,并使蛋鸡逐渐适应开产后的高钙日粮。

产蛋初期饲料

产蛋初期是开产后到产蛋率大于80%的阶段,一般不超过4周。这个时期产蛋率增长很快,大概每周以20%左右的幅度上升。体重平均每周仍可增长30~40克,蛋重每周增加1.2克左右。一般采用营养指标与产蛋高峰期完全相同。

但需要控制采食量,避免出现超大蛋,减少啄肛引起的死淘。产蛋高峰期是平均产蛋率大于85%的阶段,现代高产蛋鸡品种一般25周就可以进入产蛋高峰期。

通常3~6周便可升到92%~95%,最高峰值通常在32周龄前后。峰值以后,产蛋率缓慢下降(每周一般不超过0.5%)。

由于平均蛋重的缓慢提高(每周增加约0.05克),只日产蛋量最高峰一般要比产蛋率峰值出现较晚,并在峰值附近经历更长的稳定期后才会缓慢下降。

产蛋平稳期

产蛋平稳期:产蛋率从85%降低到80%的阶段,一般约为8-12周。这一阶段产蛋率每周降低0.5%,平均蛋重每周增加约0.02克。

所以,只日产蛋量下降速度较快(每周约0.4-0.7克)。为了避免产蛋率和产蛋量下降更快,一般对营养物质只日摄入量不做大的调整。产蛋平稳期蛋鸡体重增加或降低幅度过大均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速率。

产蛋后期

产蛋后期:平均产蛋率降到不足80%起,至鸡群淘汰。在产蛋后期周平均产蛋率下降幅度比高峰期下降幅度大一些,正常情况下应在1%左右。

此阶段的产蛋率明显下降,蛋重达最大,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而脂肪沉积能力增强。此时母鸡利用钙质的机能下降,蛋壳的质量有所降低。

怎么做雏鸡的温室

雏鸡的温室,其实就是育雏室,要求保温性能好,能通风换气,室内有取暖设备,有雏鸡笼、食槽及饮水等设备。

育雏室的大小要根据饲养雏鸡的数量来定,一般一平方米饲养30只雏鸡,每个雏鸡笼架上叠放3层雏鸡笼。食槽和饮水管设置在雏鸡笼的四周。取暖设备一般采用暖风炉。育雏室应该坐北朝南方向筹建,墙壁外最好加一层保温板,前后墙每隔2米开一个1米×1米的小窗户,屋顶设有换气窗。

农村饲养雏鸡数量少,多则500只,少则200只,没有专门的育雏室,一般在闲置的厢房搭上火炕,采用火炕育雏,在火炕上罩上塑料棚,保证里面的温度,这种方法不利于通风换气,卫生条件差。

两个月的小鸡苗的养殖技术

小鸡苗育雏期间的饲养和管理:

1.温度:1—3日龄适宜温度在33℃左右(山鸡苗38度左右),以后每天降0.5℃,直至接近常温。切记育雏期温度期间要恒定,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雏鸡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其他疾病及死亡。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鸡体况灵活应用灵活掌握,可采取26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2.湿度:1周龄内相对湿度为65%--70%,1周龄后降到55%--60%。育雏湿度过大,雏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鸡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野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3.光照0~3日龄每天23小,8日龄至5周龄为14小时,要求光照必须均匀分布。

4.初饮:出壳24到36小要进行初饮,1~7日龄幼雏应饮38度温开水,饮水中添加2%~5%的葡萄糖、维生素和抗生素。如为经长途运输引进的雏鸡,应喂5%或8%葡萄糖水,为预防白痢病,应在饮水中加人有关药物.

6.开食:饮水后2小时即应开食,采用雏鸡开食盘,干料与湿料均可。3周龄以内使用雏鸡开口料。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应少喂多餐,每日8~10次,7日龄后可让雏鸡自由采食。但应注意少喂勤添。

5.密度:1周内每平方米100只,2—3周每周减20只,4—6周每周减10只,7—8周,每平方米养10—20只。适宜的育雏密度能提高育雏室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又能使雏鸡正常发育,提高雏鸡成活率。

青年期的饲养管理:

⑴光照:6~18周龄为自然光照直到产蛋前两周。

⑵饲喂:90日龄以上的后备留种鸡要适当限制饲喂,饲料中应当增加粗纤维含量,每天每只喂100克左右,分2—3次喂给。

⑶密度:按强弱分群饲养,脱温后公母鸡再分群饲养,每群饲养量按育雏设备及房舍条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8—10只,舍外要有运动场,面积为舍内的1倍。

成年期的饲养管理:

⑴转群和选种。临产前两周结合转群进行选种,公鸡体重达1.5千克,母鸡1.25千克,公﹑母比例按1:3—4选留,自由交配。

⑵光照:每天光照时间为15—16小时,光强度为15平方米一盏40瓦灯泡,离地2米。

⑶饲喂:用家鸡的种鸡料加2%进口鱼粉和5%饲料酵母粉,使粗蛋白质为18%,每天每只喂料100—125克。每千克饲料再加10毫克维生素E可提高种卵受精率。

种公鸡怎样选择和配种管理

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发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农户养鸡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和各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将提高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几项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育雏期:

本期主要是培育出健康的种公雏。由于选种等因素的影响,种公雏开始会比母雏体型小一些,因此,在育雏期必须精心饲养,才能使其成活率得到保证,才不致影响以后的公母比例。

1.在育雏期采取公母分饲:这样不但育雏期能对种公鸡进行细致的管理,而且以后更能有效控制公鸡的体重。

2.饲养管理方法与母雏相同:饲料量要根据饲养标准灵活计算。在1~7日龄,把料通过料盘喂给,1周后使用料桶,其高度应当根据公雏背的高度随时进行调整。

3.正确断喙:断喙日龄一般控制在6~8日龄。需要注意:种公鸡的断喙一定要准确,切长切短都会严重影响到以后配种的抓鸡能力,从而严重影响其种用潜力的发挥。断喙的标准是,从鼻孔边缘到断处应为2毫米。断喙前后应当添加饲喂一些多维素,以减少应激。

4.提早限饲:为更好控制公鸡的体重,可从4周龄开始对种公鸡实施限饲方案。实践证明,这样不但减轻了应激,而且能良好地把公鸡体重在混群前控制在母鸡体重的130%~140%。

5.严把育雏期末的第一次选择关:在育雏期末,应当选择健康无病,活力充沛,腿、脚、脚趾挺直,背宽胸阔的公鸡留作种用。

二、育成期:

本期通过严格的饲养管理,使其建立良好的性反射。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严格限饲,使公鸡适时性成熟:

为使育成种公鸡在适当的周龄达到性成熟,除去遗传因素和日照影响外,必须采取限制饲养,使性成熟和体成熟一致。因此,育成期更应灵活运用限饲技术。如1~15周龄要严格控制体重,16周龄可放宽以下限饲程序,以防限饲过严而影响性成熟。

2.实施营养标准化:育成期公鸡使用饲料营养成分与母鸡相同,并在管理中密切注意饲养面积、饮水位置、采食位置是否充足。在此期,如果上述位置不足,将会增加公鸡在产蛋期的争斗性。

三、产蛋期:

本期就是抓好种公鸡的质量。饲养人员在产蛋期一般只会注重对母鸡的饲养管理。殊不知,种公鸡在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也尤为重要,只有配备良好的种公鸡,才能更好提高种蛋的受精率,从而提高整个鸡场的养鸡生产效益。

3.饲喂方法:产蛋期因公母鸡日粮成分不同,饲喂时应当采取公母分饲的方法:即母鸡使用自动喂料装置,配置限料板或限料网,以公鸡不能吃到料为准。公鸡则采用料桶给料。这种做法,可有效控制公鸡的体重,使其在后期基本达标,防止因鸡体过肥而引起受精能力下降。

4.防止脚趾损伤:如果采用棚架饲养,则棚条的间距不超过3厘米,否则会损坏公鸡的脚趾,影响受精力乃至淘汰。

5.及时做好淘汰:从公鸡群中淘汰所有鉴别错误、跛足、有生理缺陷的公鸡。

6.制定公鸡替换方案:产蛋期鸡群中公鸡的死亡及病弱淘汰,会使鸡群中的公母比例下降。因此,在鸡群40~46周龄时可按比例加入年轻的公鸡,以不同批次的公鸡实行替换。此法可显著提高鸡群后期的受精率。为避免不同批次间鸡只疾病的传播,应对替换的公鸡进行隔离饲养,新公鸡在天黑前一个小时放入,并均匀地分配在整个鸡舍。

全国猪价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 猪场管理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