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经产母猪和初产仔猪外,其他猪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 临床上,病猪若出现肋骨外露、髂翼突出、腹壁薄、行走时四肢摇晃等现象,应按瘦弱处理。病猪的消瘦大多是某些疾病的晚期症状,或者是由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减少,或者代谢紊乱所致。造成的。 1.猪瘟 慢性病例包括体重减轻、贫血、虚弱、躺着、行走缓慢、虚弱、有时低烧、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 有的耳尖、尾尖、四肢皮肤出现坏死甚至脱落,病程可持续1个月以上。 一些毒性较低的猪瘟病毒会引起轻度猪瘟。大多数仔猪死亡,成年猪大多慢性死亡。 尸检时,猪的盲肠和结肠粘膜上形成了特殊的纽扣状溃疡。溃疡从淋巴滤泡开始,向外变成同心层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呈黄绿色或黑褐色,中心凹陷,但并非每头病猪都有这种变化。 2.血凝脑脊髓炎 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血凝脑脊髓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 本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脑脊髓型,另一种以呕吐、无力为特征。 仔猪通常在出生后23天发病,出现呕吐、便秘、停止哺乳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剧烈呕吐,陷入脱水、饥饿状态。 仔猪死亡,存活下来的猪体弱、发育不良,变成僵猪。 3.瘦母猪综合症 该病是一种以母猪产后甚至仔猪断奶后23周内体重迅速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原因不明。 有人认为该病是母猪产后哺乳所致。当磷或钙缺乏时,身体储备会被用来满足哺乳的需要,从而导致疾病。 也有人认为,母猪在妊娠期和产后营养供给不足,消耗了过多的身体储备,导致体重迅速下降。 病猪除了体重减轻、体温略有下降外,没有其他变化。有些疾病也会引起母猪消瘦,如慢性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疥癣病、蛔虫病、舌虫病、红舌圆线虫病等。 仔猪去势造成肠道、腹膜粘连、过度拥挤等也会造成消瘦。 4. 痢疾 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猪痢疾密螺旋体。 病猪呈水样腹泻,排出红白色蛋白胨样物质,表现为脱水、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停止,常有恶病质。 该病传入猪场后呈散发性,需数月时间才能波及全群。痊愈后,一定时间后可复发,反复发作。 尸检显示病变仅限于大肠。大肠粘膜肿胀,被纤维素覆盖,带有粘液和血液,也有坏死。外观像麸皮或豆腐。剥离假膜,露出浅表侵蚀面。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通过使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粪便或大肠粘膜中是否存在痢疾密螺旋体来确诊。 5.副伤寒 本病是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肠炎。病猪体温升高,体重逐渐减轻,生长停滞,出现贫血。 病猪长期反复腹泻,腹泻呈灰白色或黄绿色,有恶臭,呈水样,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物,呈灰褐色。后躯上有粪便。 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仔猪。 死猪的盲肠、结肠和回肠有坏死性肠炎,粘膜上有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后形成溃疡,中央凹陷,周围隆起,表面有干酪样物质覆盖。 严重时肠壁增厚,坚硬如橡皮管。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尸检变化即可做出诊断。 6、仔猪黄白腹泻 仔猪黄疸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炎。 病猪出现严重水样腹泻、体重迅速下降、脱水、粪便呈黄色。 该病主要发生在首次母猪所生的仔猪中。也可发生于二胎仔猪,多见于23日龄仔猪。 病猪每隔几分钟就会排出带有鱼腥味的水样粪便。病猪肛门松弛,肛门及后躯周围有粪便、垫料粘在一起。 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但发病年龄较晚。其特点是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稀粪便,有鱼腥味。 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猪脱水、瘦弱。 根据发病年龄和病猪粪便特征,不难做出诊断。 7、仔猪红色腹泻 仔猪红色腹泻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 该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 临床上仔猪的特点是粪便带血、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 1至3日龄的仔猪最容易感染该病。一旦侵入猪群,可在猪场内长期存在。 仔猪出生后突然出现血性腹泻,后躯上布满了血腥粪便。他们因精疲力尽和崩溃而死。 幸存下来的仔猪体重迅速下降,严重失血和脱水,并且往往在第三天死亡。 有的仔猪出血较少,粪便呈黄色透明液体,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 患有亚急性病的仔猪逐渐消瘦,在出生后第57天死亡。 尸检显示腹腔内有樱桃红色液体积聚和坏死性肠炎。肠壁肥厚,弹性消失,表面淡黄色,粘膜表面附着灰黄色坏死假膜,易剥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