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养猪人收藏的网站!

人物 猪品种 猪疾病 养猪技术 政府政策 养猪行情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简述母猪产后的饲养管理技术

热门关键词: 母猪 11 生猪价格 玉米 猪价
母猪 | 大白 | 长白 | 二元 | 杜洛克 | 排行榜 | 猪病用药 | 杂粕价格 | 豆粕价格 | 添加剂 | 棉花价格 | 鱼粉价格 | 养鸡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简述母猪产后的饲养管理技术

来源:www.zhujiage.com.cn 发布时间:2023-11-28 15:40:16

母猪产后护理大纲

给他打扫干净点,食水不能断,天天看着点别把小猪压底下就行了

养母猪技术有什么方法

母猪要求身体健康,体形长,体格大,前胸宽,后臀宽,腿高,身长,腰平直或略弯,增重和饲料报酬高,乳头排列整齐,乳头突出明显,且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阴部发育良好,无繁殖缺陷等。养好母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母猪的饲养比较粗放。以青粗饲料为主,饲料搭配多样化,起到营养互补作用。在怀胎后期和哺乳期适当加喂精料。配种前瘦弱的母猪,应在配种后补喂精料,使其尽早恢复体况。这种饲养方法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对母猪采取单圈饲养。怀胎母猪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配种后17~22天,是受精卵在子宫角着床期。如果这个时期管理不善,一圈放几头,猪之间互相斗殴、拥挤,圈舍高低不平,使母猪摔倒或追打母猪,都易造成流产。饲料中应加入食盐、骨粉或蛋壳粉及维生素、矿物质等。此期过后,可多用青粗饲料,少用精料,以防母猪过肥。二是怀胎90天至产出,是胎儿极度发育阶段。尤其是在最后20天内,胎儿的增重占其初重的60%左右,母猪食欲旺盛,如果饲养管理不好,胎儿发育不全,母猪也会因消耗本身营养物质而消瘦。反之,如母猪喂得过肥,也会造成胎儿流产或生产死胎。

二、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母猪是多周期发情动物,可全年发情配种。发情周期为21天。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引进品种为8-10月龄,体重达100公斤左右;地方品种为6~8月龄,体重70公斤~90公斤。配种过早,会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和产仔初生重及泌乳力。

配种要掌握好时机,“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配种的适时与否还和品种有关,地方品种发情征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阴户红肿,流出黏液,频频排尿,举动不稳,爬跨,食量下降,在按压母猪背部时站立不动、两耳竖立等。瘦肉型猪性成熟较晚,发情征候不明显,饲养员必须认真观察和掌握每头母猪阴户变化和行为表现。杂种母猪多在发情开始起的第2天下午或第3天上午配种,按压母猪腰部位不动,让公猪爬跨时配种最适宜。为使母猪多受胎,采取重复交配和双重交配的方式。重复交配是发情开始后20~30小时配一次,然后间隔12~18小时,再用同一头公猪配种第二次;而双重配种是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先后间隔5~15分钟分别各配一次。这样可提高受胎率,达到多怀高产的目的。

三、母猪的受胎与产仔

母猪配种后,20多天不再发情,并且食量增大,毛有光泽,性情变得温顺,疲乏、贪睡,阴户收缩,尾巴下垂,就可以认为是怀孕了。怀孕到90天左右,用手轻压腹部,能触到胎儿。母猪的怀孕期为112~116天(本地猪妊娠期短,引人的猪种较长;幼龄猪妊娠期较短,经产猪较长),平均为114天,即“三、三、三”(三月、三周、三天)。为了做好产前的准备工作,应将每头母猪的预产期推算出来。

产前7~10天,要彻底清扫、消毒产圈,垫以柔软、切碎的垫草,准备接产工具,安排好日夜值班人员。产前3~5天,母猪出现临产症状:即乳房膨大、发热,乳头发涨、发红、光亮、变粗,有时可挤出少量的稀薄乳汁。阴门肿大、松弛,颜色发红或紫红色,从中流出稀薄的黏液。产前一昼夜或几小时,多数母猪前面的乳头中可以挤出或漏出带黄色较黏的初乳。母猪行动不安,叼草垫窝,站卧不安,时起时卧,徘徊运动,尾根抬起,有时频频排尿,开始阵痛,从阴门中流出黏液,则说明马上就要分娩。接产人员应认真消毒,做好接产准备,让母猪进入分娩舍,移进分娩床。在母猪上床前充分洗涤、消毒,特别是母猪的乳头应洗净。以防母猪乳头不洁,致使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在分娩过程中,严禁生人或小孩在现场看热闹或大声喧哗,以免使母猪惊慌、乱动,影响分娩或压死仔猪。全部仔猪产完后,接产人员应立即将仔猪口、鼻上的黏膜掏除擦净,再擦净全身,立即进行断脐。排出的胎衣,要马上清除掉,严禁母猪吞食胎衣。给产后的母猪喂些温豆饼、麸皮或米糠水,并适当加些食盐。分娩后2—3天,不要喂得太多太稠,饲料调制成稀粥状,喂量逐渐增加。

母猪有5~6年的经济价值,好母猪有8年的经济价值。老龄母猪应该淘汰,否则出现产仔少、产弱仔、产死胎等现象。母猪受胎率高低还与初产母猪配种过早、过晚、体况过肥、过瘦和生殖系统疾病等有直接关系。对屡配不孕的母猪,则要考虑到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应及时治疗。

哺乳期的母猪应该怎么补充营养

1.哺乳期母猪的营养的控制。采食量控制是保证整个哺乳期前后有足够的饲料采食量,低营养浓度高采食量比营养浓度低采食量更为经济;母猪体况较好,可适当减少采食量;哺乳前期适当减少采食量,中期逐渐增加采食量;供给充足的水,保证饲料新鲜及适口性。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

2.母猪哺乳期的调控母猪初乳对仔猪的成活、增重、抵抗力、免疫力影响关联相当大。因此,除品种、胎次外,掌握对母猪初乳的影响因素如营养、激素、环境等,都可以认为进行调控,提高母猪生产水平。

3.分娩前的管理要做好产前的准备,首先要清洁、消毒产房、准备好干净草垫,保温设施,准确判断母猪分娩时间。接产的时候,刚出生的小猪要立即用抹布擦净外呼吸道,身上的粘液,操作时保持倒提,脐带留3厘米左右,用碘酒消毒伤口再将其放到母猪身边初乳。

4.哺乳期饲养管理母猪分娩当天不喂料,产后第三天逐渐加料,给母猪每天充足的饮水,特别是高温季节,饮水更是要加量。高温季节母猪容易发生中暑,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母猪生猪仔怎么处理

1、饲养环境

母猪产后,需要将母猪产后的胎盘处理掉,检查母猪有没有哪里受伤,如果有受伤需要进行及时治疗。然后对母猪的生活环境进行处理,其次刚生产完的猪圈细菌会比较多,需要对猪圈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可以使用2%来苏儿来消毒,其次是尽可能保持猪圈的干净,要勤换猪圈的草料以及多清理猪圈,让它在产后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来保养和修护身体。

2、消炎处理

母猪产后子宫多多少少会受到一点损伤,所以要给它进行消炎处理。消炎的时间一般为一周,可以将青霉素注入肌肤,同时还可以向产道内注射高锰酸钾溶液,同时还需要连续20天注射青霉素,以此来增强母猪的身体素质。如果母猪产后在消炎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还可以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取益母草煎水后,再加点糖给母猪服用,这样的效果会更佳。

3、饲养管理

母猪在产仔的时候消耗了太大的体力和体液,因此产后的母猪很容易出现疲劳和口渴等反应。养猪人应准备好温开盐水,足量供应母猪,含盐量一般控制在1%。在产后的8个小时内,一般是不宜喂料的,只需要提供饮水即可,等到次日的早晨再喂饲料。产后初次进行饲喂,要尽量以流食为主,产后母猪消化系统较弱,以减轻产后母猪消化系统的负担。一般两天后,就可以正常饲喂了。

母猪产后厌食的解决方法

1.猪舍温度适宜

适宜的温度是母猪健康和采食正常的基础,不同阶段的母猪对于环境温度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应采取相应的增温、降温措施为母猪提供舒适的温度。

2.加强分娩护理

产房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空栏至少7天以上。在进母猪前将母猪全身清洗干净,尤其是后躯结块的粪便。驱赶时禁止脚踢、棍打等过度的驱赶方式,避免应激过大导致分娩异常及产后不吃。产床上的粪便一定要及时清扫干净,确保产房环境卫生。临产前将母猪后躯、乳房及产床清洗干净并消毒,按照常规助产(凉、静、摸、输、踩、拉)、紧急助产(探、站、灌、助、掏、剖)和正确接产(擦、断、干、哺、剪)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产中护娩,尽可能减少滞产、难产给母猪带来的损伤,降低产后厌食的比例。

3.加强产后护宫

产后进行及时的子宫护理。当母猪胎衣排完后,对其后躯进行清洗、消毒、擦干,按照人工授精的方式向子宫内灌注宫炎净100毫升+20毫升林可霉素,可有效地将子宫内异物进行彻底清除,并消肿止痛、促进产道和子宫损伤的修复。然后颈部肌注长效抗生素,如恩诺沙星(恩诺清)或盐酸头孢噻呋(速倍治),防止产后感染,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炎。此外,产后4~7天注意母猪后躯的清洗消毒,尽量保持产房安静,并进行巡栏检查母猪精神和呼吸状态、体温是否正常、外阴恢复情况、采食和饮水情况、乳腺及仔猪情况等,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4.进行合理的饲喂

选用优质原料,严防饲料霉变,可添加优质脱霉剂,对产后母猪进行合理饲喂。通常母猪产仔后虚弱、疲劳、肠胃蠕动能力明显减弱,胃液分泌量下降,应先补充能量和电解质来清理肠胃,然后再逐渐加料。建议产仔当天可饲喂红糖200~250克+盐30克+麸皮300~500克+水3千克,产后1天饲喂哺乳料0.75千克,每天递增0.75千克,直至产后8天自由采食。

5.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禁止采用河流、湖泊或井水作为母猪的水源。做好定期检查,每天2次。饮水器的类型选择及安装高度和角度也很关键。笔者建议乳头式饮水器较适宜哺乳母猪,最适宜的高度应与猪的肩部同高,通常高度为75~90厘米。如果水阀自乳头口以45°向下倾斜,则应安装在猪背部水平以上5厘米处。但水槽是母猪最舒适的饮水方式,可让母猪能够短时内饮入大量水,如猪场不能进行改造的话,建议在每次哺乳母猪吃完料后在料槽里加2/3的清洁饮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母猪饮水。再者饮水器水流量及水温也有严格要求。母猪在泌乳高峰期每天采食量在7千克以上,因此至少需水30升/天,特别是夏季饮水更多。

全国猪价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 猪场管理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