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楼下的菜市场关门了、地摊业主暂时在家歇息了、地铁与路口多了些警察叔叔...路上的车辆显然见少,从上班不堵车就能显然感受出来,畅通无阻的交通有种享受大都市生存的感受。刷朋友圈看到:熬过了冬天,难道要冻死在春天?春笋吃尽了,油菜花看尽了,难倒还要穿棉袄?都说春天的风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们的脸,可最近的风,就像后妈的手,左一耳光,右一巴掌,把人往死里抽。冬天走不走了,春天来不来了,忽寒忽热的,就想知道明天该穿什么..最近北京的风很大,可是这样的天恰恰是北京居民期待的,难倒首都人民是另类?不,因为惟独大风天才干吹走雾霾。 用一个等价关系概括:风天=蓝天,二者成正比关系,风越大天越蓝,真是呵呵了。环境这么重要,尤其是看了柴静那部大型纪录片《穹顶之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傻了!!素颜综合中国网,中国青年网等网立记者的采访清理如下,看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怎么说。 如何评价这一年来的治霾成绩? 陈吉宁说—— 污染管理有三个阶段: 首席阶段,污染的排放量超过环境的容量,这个阶段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只能见到很小的效果。 第二阶段,我们持续地管理,但是我们受到许多自然的边界条件的影响,譬如风速、湿度、降雨等这些自然边界的影响,会浮现波动,有时候好就达标,有时候又会比较重。 大家可以看三个重要的数据:一是风速。约摸风与往年相比减少了5%左右。二是湿度增添了20%,湿度越大越简单反应。三是混合层的高度,像今天这样的好天,混合层的高度在1000到1500米,极端天气混合层高度会压到100米、200米这样的水平。所以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会受到这些边界条件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环境质量。 第三阶段,我们进一步的管理污染排放,不再受这些天气条件、水文条件、边界条件的影响,我们就把环境问题解决了。 目前中国大气环境管理正处在第二个阶段,走向第三个阶段。另外,我们付出了硕大的努力来解决我们污染排放的问题、雾霾的问题,全面落实大气十条,从结构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控煤到汽车污染的控制,包括秸秆焚烧、扬尘等,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用硬举措对付硬挑战。 管理污染有没有变幻? 陈吉宁说—— 我们用三个数来看是不是取得了我们所期盼或是我们所预料到的变幻: 一是优良天数, 二是重污染天数, 三是全年的PM2.5浓度。 从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这三项指标都在发生踊跃的变幻。我们能看到一个尤其显然的改进趋势。譬如去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国NASA卫星也观测到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浮现了颗粒物的降低。 大家约摸还会问付出的努力是不是足够大?我把最近几年PM2.5降低的情况和世界各国在这样一个时期降低的情况做了一个对照。我可以坦率告诉大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取得这样的长进是很少有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去年珠三角整个区域全年的PM2.5浓度达标,固然珠三角中还有一些城市没有达标。今后几年是否可以稳定地达标,还要赠一点光阴。但毕竟像跳高一样,我们在一个重点地区终于达标了,终于摸到了杆,这是尤其不简单的,增添了我们治污的信心。 大家可以看,珠三角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学术界开始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之后开始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污染管理,十几年的光阴取得了今天这样一个成就,这也增添了我们解决雾霾的决心。所以我们只要维持下去,一步一步走下去,我们是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的问题。 发展经济与环保是对立的关系吗? 陈吉宁说—— 环保与经济的关系是内在统一,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环境问题既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我们怎么看待自然、怎么对待自然,也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是我们这一代赠下一代留下什么样的自然财富。总书记是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也提出了“绿色发展”这样一个理念,指出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过去我们以为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GDP,发展就是要有产品,我们没有把生态产品作为人的生存发展的必需品,也没有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概念,也没有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学会怎么样去拘束人的行为。所以“两山论”从根本上更新了我们关于自然资源无价、环境无价的认识,打破了把发展和保护对立起来的这样一个固有思维,指出了发展和保护之间是内在的统一,我想这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引和遵循作用。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不会观天象,只能知道晴阴雨雪、看到蓝天与否,没什么切实的感受,但是对于环保部部长的话,我们还是对生存的环境增添了信心的,只是不知道清洁的环境要等多久才干实现,希翼不要让我们等得太久~ 前几年植树造林,大家渴望的是绿色,现在大气污染,大家渴望的是蓝色。心中渴望的那抹绿徐徐变色了,变蓝了,不知道以后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大风吹啊吹,吹出了“两会”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