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公布会,介绍全省春耕春播及农产品稳产保供情况。记者获悉,目前,全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92家,位居全国首位。今年一季度,全省饲料产量1021万吨,同比增长2.6%,猪牛羊禽肉产量218.3万吨,同比增长1.2%。总体上看,山东畜牧业发展势头平稳,肉蛋奶有效供给具备坚实的支撑和保证。 “山东是畜牧业主产省份,肉蛋奶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在满足本省消费的同时,还有1/3的畜产品外调,主要供应京津沪浙等省市。”省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新介绍,今年以来,认认真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的目标定位,多措并举稳生产、保供应、促发展,实现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开门稳、开门红。 价格走势企稳,市场运行有序。综合运用四个方面的“工具箱”,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实施监测调控,滚动分析价格运行,公布价格周报;建立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机制,保持能繁母猪存栏285万头、规模猪场1.17万家的规模水平。增强基础保障,一方面,联合有关部门率先建立3万吨省级饲料粮储备,促进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挑选确定一批肉蛋奶保供基地,构筑稳产稳供“压舱石”。精准指导服务,实行分市包保,帮忙解决畜牧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困难2万余个,保障了新冠肺炎疫情况势下畜牧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落实保险兜底,扩大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覆盖,为养殖场户提供风险保障110亿元。今年以来,主要畜产品价格呈现低位震荡态势,供需相对宽松,预估上半年价格仍将处于平缓可控区间,不会出现大涨大跌,市场运行有望持续向好。 畜禽种业提升,振兴步伐加快。实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加快建设国家东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推进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和新品种培养,构建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畜禽种业发展体系。目前,全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4%,畜禽种业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白羽肉鸡、蛋鸡供种能力占全国30%,肉鸭占45%以上,奶牛冻精占国产冻精市场份额超过40%。山东自主培养畜禽新品种不断涌现,鲁西黑头羊、中新白羽肉鸭等性能优秀、国内领先,今年,通过普查还发觉了多个珍稀地方畜禽品种,比如,“烟台?糠鸡”,已经消失了二十多年,重新发觉了踪迹。这些都为畜牧生产注入了丰沛的源头活水。 农牧循环深化,绿色发展提升。统筹布局优化、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监督指导,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在56个畜牧大县实施整县推进项目,实现畜牧大县全覆盖。大力总结推广样板典型120个,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合力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目前,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走出一条绿色畜牧的山东路径。 模式业态升级,创新活力增强。今年,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近2.2亿元,重点支持黄河流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省财政拿出5000万元对10个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实施奖励。实施“健康肉”供应链建设,“齐鲁畜牧”公共品牌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培养智慧畜牧业基地和牧场211家,建设智慧畜牧大数据平台,接入各类市场主体26.2万余家,汇聚融通数据信息2.3亿条。建设国家级畜牧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畜牧产业园4个、省级产业园21个,沿黄肉牛、胶东肉禽、高端现代奶业等多个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隆起,预制菜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品牌引领、数字赋能、创新融合、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