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身上的细菌有哪些猪的常见细菌疾病有。 1. 猪大肠杆菌病。 2. 支原体病。 3. 猪丹毒。 4.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5.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6. 猪肺疫。 7. 猪副伤寒。 8. 猪痢疾。 猪高热病和非瘟的区别发生原因不同:高热病是由多种病毒、细菌的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所引起,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细菌的混合感染,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野猪后引发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 病症不同:高热病的主要症状为病猪体温上升,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变紫等,非洲猪瘟的症状为发热咳嗽,体温达到40-42℃,眼鼻部流出浆液性分泌物,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 一、高热病和非洲猪瘟的区别 1、发生原因不同 (1)高热病:主要病因是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引发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猪瘟病毒(HCV)、猪流感病毒(SIV)、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猪霍乱沙门氏菌(SC)、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II)、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等病菌的混合感染。 ? 2、病症不同 (1)高热病:临床症状为病猪喘气,呼吸困难,体温上升,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部分病猪会出现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病猪的毛孔上具有出血点。 (2)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为病猪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体温升高至40-42℃,皮肤发绀;病猪的眼部、鼻部会流出浆液性、粘液性脓性分泌物,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冬天小猪拉肚子怎样岭每逢冬天,养殖朋友们面临的大问题就是小猪拉稀严重,特别容易生病,甚至大一点的肥育猪也不能幸免。因为冬季猪舍低温、潮湿,病菌滋生,易造成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发生。加上舍内通风不畅,氨气等有害气体排不出去,易引发猪只呼吸道疾病,加剧病菌的传播。 要想控制好猪舍小环境,保证猪只健康生长,保温是首要任务,通风也必不可少,干燥要随时保持,消毒更要落实到位! 那么,如何平衡保温和通风的矛盾?冬季消毒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猪舍按需保温 小猪怕冷大猪怕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猪对温度的要求来控制猪舍温度。冬季来临之前要备好充足的供热能源,及时修缮猪舍门窗,封堵墙壁和屋顶的透风口,悬挂门帘,严防贼风侵入。根据猪场条件对不同类型猪舍采取不同的保温措施: 产房仔猪舍适宜温度26-32℃,推荐采用保温箱+电热板+红外线灯泡 保育仔猪舍适宜温度25-30℃,推荐采用保温箱+电热板+红外线灯泡(根据舍温选用) 肥猪母猪舍适宜温度15-24℃,推荐采用封闭猪舍+适度采暖 备注: 1、舍内多点悬挂温度计,保证舍内白天温差不超过3℃,夜间温差不超过5℃为宜。 2、冬季最好提供温热饮水,以减少冷水对猪肠胃的刺激,引起拉稀,尤其是仔猪。 此外,猪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对环境温度的实际感受温度是不一样的,潮湿地、贼风等都会降低猪的体感温度,在地面铺设垫草或木板能有效提高猪只体感温度。 2、适时合理通风 通风不需要太长时间,可选择中午室外温度较高、天气晴朗的日子,通风前先提高猪舍温度3-5℃,以防止通风过程中猪舍温度过低给猪群带来的应激。通风时打开背风面窗户,不要打开天窗通风,防止舍内热空气迅速流失。 3、舍内干燥卫生 猪喜欢干燥洁净的环境,潮湿、肮脏的舍内环境会诱发疾病,因此要勤扫猪圈,定时清除猪粪,随时保持圈舍干净、卫生。清粪时猪粪会挥发大量有害气体,要先开窗通风,再清粪。为了防止清粪通风时引起冷应激,选择每日温度较高时进行。冬季舍内低温潮湿,水分难以蒸发,尽量不要使用水冲粪。有垫料的,要勤垫勤换。猪舍湿度过大时,可使用生石灰、草木灰、煤炭渣等吸附过多的水分。 4、严格消毒制度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消毒。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用量要根据说明而定,不要擅自加大剂量。由于消毒剂受温度、湿度、有机质等影响较大。冬季消毒要尽量选择温度较高时消毒以提高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带猪消毒时要使地面像下了一层毛毛雨那样,不能太湿(猪容易腹泻)也不能太干(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每个角落都要消毒到位。消毒前要适当提高猪舍温度,也可对消毒液进行适当加热,以减少对猪只的冷应激。消毒前猪舍要彻底清扫,减少猪舍内粪污等有机质对消毒剂的消耗,从而确保消毒效果。 5、提高免疫力 有研究表示,温度低于猪的临界温度(最适温度)时,每低1℃,每天增加代谢能消耗16.72KJ。冬季日粮可适当提高能量水平、降低蛋白质水平。添加1%的油脂,不仅能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减少热增耗,还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降低粉尘。此外,冬季低温潮湿,猪只免疫力较低、消化吸收能力弱。可添加一些功能性加剂,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