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副猪病在我国养猪业中肆虐,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副猪病,又称为猪流行性无名高热症,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毒性疾病。本文将深入探讨副猪病的传染性、防控措施以及给养猪业带来的影响。 一、副猪病背景及现状 副猪病可导致育成猪大量死亡,母猪流产、死胎和弱胎现象频发,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副猪病的症状与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相似,往往容易被误诊,使得疫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副猪病传染性 1. 病原学 副猪病的病原体为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存在于病猪的鼻和咽喉部。病菌可随病猪咳嗽、打喷嚏和唾液等途径传播,导致易感猪感染。 2. 流行病学 副猪病主要发生于育成期猪群,且多见于饲养密度过高、卫生条件差、免疫力低下的猪场。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高温高湿环境利于病原传播。 3. 临床现象 病猪表现为高烧、精神不振、厌食、顽固性腹泻、皮肤发红和耳朵发绀等症状。剖检可见肺脏水肿、脾脏肿大、淋巴结充血和肾脏表面淤血等病理变化。 三、防控措施 1. 疫苗接种 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副猪病的发生。应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保证疫苗质量。 2. 卫生消毒 严格落实养殖场内外环境的消毒措施,定期对猪舍、用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内,以减少病原的传入。 3. 人员防护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人员的防疫意识。饲养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四、结论 副猪病作为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毒性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为了有效控制副猪病的传播,我们应充分了解其传染途径和特点,采取性的防控措施。通过疫苗接种、卫生消毒和人员防护等多项举措,我们有望遏制副猪病的蔓延,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秀琴, 任巧玲, 王瑞,等.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 畜牧与兽医, 2019, 51(3):64-67.2. 林涛, 杨卫军, 王婧,等.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20, 56(13):34-38.3. 李红, 刘云, 王志强. 副猪病的防控措施及效果[J]. 畜牧与兽医, 2021, 53(4):78-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