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网讯:育雏期,保住雏鸡存活是第一要务。提高雏鸡成活率,要保证育雏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严格落实防疫和疾病防控措施。这样可以减少雏鸡死亡数量,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产中必须采取以下六项综合措施: 1、严格免疫程序,及时接种 大群近距离饲养的雏鸡,一不小心,就容易患病,特别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滑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蔓延,难以控制,会给整个鸡群乃至养鸡场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应以预防为原则,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应根据场所或地区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引进鸡时,必须向养殖单位索取有效的疫苗接种方案。如果当地没有流行某种传染病,则暂时不要接种该类疫苗,以免因接种而污染该地区。仅当某种传染病发生并流行时。这种疫苗可用于预防疾病。 2、加强消毒管理,及时用药预防 孵化室、育雏室、孵化蛋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格,可导致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封闭不良的脐孔侵入卵黄囊,引起脐带感染、炎症。因此,应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法对孵化室、育雏室、孵化蛋及各种用具进行消毒。另外,大肚鸡应单独分开,在比正常鸡体温高2至3的室温下精心饲养。应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降低本病的死亡率。 鸡白痢是雏鸡死亡的首要原因,球虫病也是育雏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病学,3周龄前应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以预防白痢的发生。15日龄后应预防球虫病,特别是在高密度、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使用药物来预防。饲料中可添加3010-66010-6扑尔敏等药物。所用药物必须准确称量并搅拌均匀,以免药物中毒。此外,治疗球虫的药物在使用1至2年后必须更换新药,以防止产生耐药性。 3.稳定温湿度,加强通风 如果育雏时保温不好,室内温度低,雏鸡就很难长时间保持体温平衡,严重时会冻死;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很容易引起雏鸡感冒。室内空气污浊、通风不足、气温突然高低温变化以及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发霉的饲料等都是导致雏鸡肺炎的因素。有的强调保温,缺乏空气流通,导致雏鸡窒息;有的强调保温,缺乏空气流通,导致雏鸡窒息;有的用大功率灯泡保温,因温度过高而致雏鸡死亡;温度过高和湿度不足会导致雏鸡脱水和脚干瘪。这都是由于育雏室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没有调节好,造成育雏环境不良,造成雏鸡生长迟缓、死亡。在上述因素中,温度是最重要的。育雏期使用的温度可根据季节、气候、育雏器类型、体质、雏鸡日龄等灵活控制,在保持育雏室温度的同时,不要忽视通风换气。但要避免穿堂风和穿堂风,防止冷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湿度与雏鸡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前10天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至65%。中后期注意防潮。 4、适时开始饮水、进食,提供全价饲料 对于大批量饲养的雏鸡,由于运输时间长或准备接种疫苗,雏鸡第一次饮水时间推迟太久;或雏鸡不喝水或饮水器孔堵塞,或饮水器太少,导致雏鸡不能及时饮水,鸡体消瘦。过多的水等会引起雏鸡脱水。主要症状包括体重减轻、脚趾枯萎、抽搐,最后虚脱、瘫痪、死亡。刚出壳的雏鸡应在24小时内喝水,这样在不渴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喝水,以促进新陈代谢,这样才不会腹泻而脱水死亡。出境雏鸡入舍后3小时内应饮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