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鸡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包括全价饲料、育雏期和饲养期的饲养管理、良种骨鸡的选育、免疫与保健等。骨鸡的湿度、光照、通风、饮水、营养、饲养和分组要控制好;饲养期间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准备饲养舍,及时进行群体转移,限制饲养,控制光照强度、鸡群密度、性成熟度,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执行免疫程序,以及各年龄段骨鸡的良好保健。 1育雏期饲养管理 1.1温度 育苗室在接苗前应提前加温。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335。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鸡只的状况来调节温度。如果雏鸡缩颈、藏头、发出噪音、聚集在热源周围,说明舍内温度过低;如果它们张开翅膀、喘气、张嘴、频繁喝水、不愿进食,则说明舍内温度过高,需要采取措施。慢慢冷却;气温正常时,雏鸡活动活跃,活动自如,进食正常。随着骨鸡的老化,温度要慢慢降低,2周龄时温度应降至28。C、再需1周时间降至适宜温度,防止鸡群因温度突变而产生应激。 1.2湿度 骨鸡前期对湿度要求略高。一般1周龄时湿度应控制在75%80%。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育雏后期降至50%60%。 1.3照明 育雏期间,光照时间应逐渐减少。一般前三天采用24小时光照,让雏鸡适应环境,学会喝水、吃东西。2至4周龄内减少至每天20小时光照;5至20周龄白天使用自然光,无需补充光。夜间补光时,从之前的20小时逐渐减少至夜间不补光,光照强度为3~4Lux。 育雏期的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不能逐渐延长;照明系统应恒定,照明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光照强度不宜过强或过弱,舍内照度应尽可能保持均匀。 1.4通风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对于鸡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通风,合理设计禽舍的通风孔,加强通风,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概率。 1.5饮用水 雏鸡进食前应将水煮沸。这样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蛋黄,排除胎便,增进食欲。长途运输的雏鸡可以有效补充运输过程中流失的水分。 1.6营养需求 7至12周龄时蛋白质不应超过16%。13周龄后,每周蛋白质应减少1%,直至10%14%。维护它直到交付开始。注意钙磷平衡,防止软腿病的发生,减少采食量。钙含量中等,锻炼鸡消化、吸收和保留钙的能力。生长期饲料用于68周龄,育成期饲料用于845周龄,产蛋前期饲料用于4550周龄。每次换饲料必须进行过渡饲喂。 1.7饲喂 育雏饲养的原则是少喂多补。雏鸡饲料要求高能量、高蛋白质、易消化,蛋白质含量为20%,能量为12.IkJ,维生素用量增加一倍。饲喂过程中可添加适量碎石,以促进消化。12周龄时,每只雏鸡饲喂量为19毫升,颗粒大小为12毫米;37周龄,每只雏鸡每周饲喂29毫升,颗粒大小约为23片。 1.8分组 根据鸡只的生长状况,每周末对5%左右的鸡进行称重,对照体重标准检查鸡群重量的均匀性。较小、较弱的鸡单独饲养,酌情多喂饲料。在饲喂量和营养结构上区别对待,提高鸡的整体品质。 2繁殖期饲养管理 繁殖期是指雏鸡43340岁的时期。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成活率和均匀度,为产蛋期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每周测量一次体重,根据体重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喂量,并不时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免疫应激和常见疾病。 2.1准备饲养舍 对孵化室周围进行全面除草消毒,室内高压冲洗,地面喷洒或浸泡消毒剂。干燥后,用清水清洗室内地面,干燥后备用。平坦的耕地上,用粗糠作垫料。被褥厚约5厘米,冬季稍厚。调整饮水线高度,检查饮水机奶嘴是否漏水。将所有笼具放入室内,关闭门窗,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1540毫升:7.5209高锰酸钾熏蒸12小时以上。然后打开门窗通风。 2.2转入群组 及时的群体转移是饲养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一般来说,动物在6至7周龄时被转移到饲养舍,并在45周龄时被转移到产蛋舍。转群前23天,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以抵抗应激。饲料转化率需要是过渡性的。第一天育雏期饲料75%,生长期饲料25%,第二天减为育雏期饲料50%。第三天,育雏期饲料将减少至25%。第四天,使用所有生长期饲料。在转移到小组之前停止浇水2至4小时。冬季选择晴天,夏季选择早晚凉爽的时间。尽量在一天内完成转移,并将大小相同的鸡放在一起。体重轻的可在育雏室再饲养一周。小骨鸡转群后,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注意鸡是否能喝水。鸡只熟悉环境后,才能按照成年鸡的管理技术进行正常操作。 2.3限制喂养 饲养阶段采取限饲,控制成年鸡同时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提高均匀度,降低死亡率。大多数时候,食物摄入量受到限制,比随意喂食少10%至20%。控制膳食能量和蛋白质,增加纤维,减少能量,减少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控制进食时间,每天定时喂食。每周末对鸡只称重5oA左右,对照标准检查限饲量是否合适,决定调整下周的饲喂量,并检查鸡群体重的均匀性。 2.4控制照明 集体转移第一天,每5平方米用15W白炽灯通宵照明,防止集体惊吓造成集体死亡。关灯前后1周要密切关注鸡群,防止鸡群爆发、扎堆。照明时间逐渐缩短为持续照明8小时,直至出生当天。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以自然光为主。 2.5调整鸡群密度 平养时,每平方米鸡舍面积饲养10只鸡,每只骨鸡占笼270280cm2。定期检查,混合饲料,防止有的鸡吃得过多,有的鸡吃得不够,使鸡群发育整齐。 2.6控制性成熟 转群时,选择生长正常、无残疾的鸡。一般要求340日龄开始产蛋。过早或过晚开始生产都会对骨鸡的产蛋期和生产性能产生影响。这可以通过调整营养和控制光照时间来达到整齐、高效、高产生产的目的。 2.7卫生防疫 注意通风促进心肺系统发育,勤换垫料,保证室内清洁卫生,保证骨鸡健康生长发育。 带骨鸡3种选择 保留骨鸡进行饲养的标准是:公骨鸡声音洪亮、体重7408009、口长4cm、纹路明显清晰、头大、毛浓密、红亮以及头顶上的白色斑纹。颈长911厘米,粗壮,升缩比大,腹部圆润、饱满、光滑,尾平、圆、肥大,与地面成45度,腿呈长7至8厘米,粗壮有力,足大而厚,无裂纹。母鸡声音低沉清脆,体重700-7509,喙长3厘米,纹路明显清晰,头毛黑色,头顶红白顶痕清晰,长8-10厘米颈长、细长、升缩比大,腹部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背平而宽,扁圆,肥尾与地面成45度,腿长67厘米,修长而有力,脚小而厚,没有裂缝。 4商品鸡免疫程序 商品骨鸡免疫方案见表1。 免疫5大要点 免疫应在鸡群状况良好时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患本病的鸡除紧急预防接种已证明有效的疫苗外,不宜接种。接种后,应将接触过活病毒疫苗和剩余疫苗的器具浸入消毒液中。最好将疫苗容器烧毁,以防止病毒传播。 为了减轻接种鸡对鸡的应激反应,可在接种前一天在混合料中或饮水中加入30万%的维生素C。接种疫苗后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反应。有些疫苗接种后可引起呼吸道症状,应及时治疗。 六、做好综合医疗保健 14日龄,防止应激,排出胎儿毒素,促进卵黄吸收,提高成活率,全天饮水,控制育雏舍温度,加强管理;1012日龄,预防应激、支原体、大肠杆菌,用强力霉素、新霉素、替米考星饮水或中药合剂,四环素饮水35天;15至18日龄时,为预防球虫病,使用妥曲珠利、鱼肝油和维生素K。饮水,连续使用35天,为减少疫苗应激引起的法氏囊病,提高疫苗效价,预防春、夏季传染性法氏囊病,用中药按治疗量混合,使用连续5至7天;2224日龄、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毒素综合征者,用头孢噻呋钠或氟哌南饮水、黄芩、黄芩、黄柏连续4天。支原体易继发于大肠杆菌,应使用对混合感染有特效的药物进行预防。 球虫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药物应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42日龄时应使用氧氟沙星、亚硫酸氢盐等预防大肠杆菌、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疾病。黄连与清瘟败毒粉混合。 102日龄至104日龄之间,应保护肝脏和肾脏。对于顽固性腹泻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用板蓝根、蟾蜍、冰片、麻黄、黄芩等成分,并添加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115117日龄,预防大肠杆菌、迟发性白痢、禽霍乱,用清温败毒散、止肠痢;300日龄至产前,使用欧炎消预防性消炎。注意保护肝肾,提高免疫力。应在免疫前后或有其他压力活动时使用多种维生素。免疫前后均应使用黄芪多糖,以填补免疫空白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