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养鸡户都觉得,在养殖过程中,雏鸡死亡率居高不下,养鸡困难。诚然,雏鸡自身的体温调节和节能能力还不够完善,而且当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其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都很低,一旦出现问题雏鸡就会死亡。因此,我们需要注意细节,以降低雏鸡的死亡率。在畜牧生产和临床诊疗工作中,经常听到养殖户反映雏鸡难养。确实如此,因为雏鸡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新陈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弱,抗病能力低。饲养不当会引发各种疾病并造成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家禽生产和养殖户利益。笔者就雏鸡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分享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养鸡户及同仁参考。一、原因分析1、部分种鸡群进入雏鸡笼时净化不彻底,或孵化蛋的采集、储存、运输存在漏洞,导致雏鸡发生垂直传播疾病,如白痢、副伤寒等和家禽副伤寒。脑脊髓炎、鸡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等。由于孵化蛋、孵化器、育雏室等设备消毒不彻底,使刚孵出的雏鸡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导致雏鸡患病,引起大量死亡。 雏鸡2忽略应激对雏鸡造成的伤害。雏鸡被抱起后,如运输、高温、高湿、噪音、惊吓等应激因素,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而发病。应激也会导致雏鸡密度过高。鸡被压死。气候变化和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特别是氨气浓度,对鸡特别敏感,还会诱发呼吸道疾病。3、育雏室温度、湿度异常。雏鸡对温度和湿度有严格的要求。湿度不足易造成鸡脱水,湿度过高易导致细菌大量繁殖。有些育雏室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昼夜温差较大。雏鸡很难适应寒冷和炎热的环境,很容易生病。4饲料质量造成营养缺乏。大多数农民自制饲料的配方不合理,缺乏科学依据。不能保证鸡的充足营养。此外,原材料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产品较多。自制食材的品质无法保证。长期饲喂这种饲料,雏鸡很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从虚弱的雏鸡开始,很快蔓延到整个鸡群。五、疾病防治不规范(一)免疫程序不合理。在不知道母体抗体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疫苗。疫苗使用过早,会被雏鸡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无法产生反应。如果使用得太晚,机体的免疫反应还没有达到保护水平,雏鸡就已经被感染甚至患病。有些养鸡户为了省事,同时使用多种疫苗,这样会造成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另外,如果疫苗质量不合格、运输储存不善、使用不当等,都会直接导致免疫失败,导致雏鸡得不到抗体的良好保护而被感染。(2)不规律用药。一些养鸡户发现鸡出现异常后,立即使用抗生素。如果一种药物不起作用,他们会使用另一种药物,或者只是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他们不考虑疗程和配伍禁忌,只注重用药而不加强用药。护理工作得之甚少,失之甚大。2、对策:保持育雏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保持饲养密度不宜过高,并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合理配制全价饲料,提供优质、全价营养饲料,做到定时定量饲喂。加强防疫、合理用药,必须根据当地疫情的流行特点,结合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和各类疫苗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同时,要选择质量好的疫苗,及时开展防疫工作。未患病的鸡应少用药,因为长期用药会破坏体内正常菌群,降低抵抗力。另一方面,也会导致鸡群产生耐药性,一旦患病,某些药物治疗就会失效。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育雏室内外环境安静,防止雏鸡受惊。抓鸡时动作要快,严格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实行全封闭育雏,改善室内外环境卫生,建立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是净化环境、切断病源的好办法。同时,要经常观察鸡群的变化,发现异常现象,及早发现、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加强种鸡群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使商品鸡来自健康的种鸡群,净化环境,消灭垂直传播的病原体。要注意孵化蛋的收集、储存、运输等环节,防止污染,孵化前必须做好熏蒸消毒。孵化前对孵化器进行彻底消毒,孵化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