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养”了15年的好鸡 这绝对是一只好鸡,是一只按照王坛长岭当地老法子养殖的土鸡,也是一只至今已有15年好口碑的农家土鸡。而这便是王剑印凭着实打实的养殖风格,赢得的消费者口碑。正是宁肯缺货断档,也绝不以假乱真的定位,他的天宝山农场成了当地不倒的禽蛋农场之一,也成了想要吃地道农家土鸡和土鸡蛋顾客的首选地之一。 “自己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口碑就是生命,没有口碑马上就会被淘汰。”王剑印道出了自己经营农场15年赢得口碑的法宝。 记忆最深的是去年因疫情影响,计划销往上海绍兴的禽蛋受阻,原本按量定养定销的家禽鸡蛋出现了几个月的满货期。在这样的特殊形势下,不敢动“歪脑筋”的他,硬是挺过了这段最难熬的时间段。 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让王剑印的养殖之路脚踏实地走了整整15个年头。现在,100多亩农场的几个养殖区域里,累计只养殖了3000只鸡、鸭、鹅等家禽。 眼下是夏季,也是家禽产蛋的低峰时间,每天出来的鸡蛋数量比前段时间少多了,老客户宁可等待,这也是王剑印一贯的做法。虽然他平时不分享朋友圈,也不打广告,却实打实赢得了1000多个铁杆“粉丝”的青睐。 坚持个性产出了土禽蛋 长岭村天宝山农场是目前王坛有名的专业禽蛋农场。是由农场负责人王剑印于2009年在老家长岭天宝山包地办起的,专门从事家禽养殖。 的确,大山深处的家禽农场有着人无我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少了人为污染,多了地道实在,再加上王剑印的执着与坚守,这样的养殖模式,成就了农场的品牌和口碑。 以前,王坛这边农户家大多会养上10来只鸡,王剑印同样采用的是这种传统王坛农家散养的模式,而在这基础上,他做到了更精细、更专业。 多年的养殖经验,也让农场掌握了“一放一收”的养殖经验。王剑印介绍说,第一步需抓好鸡苗的防疫环节,针对养殖小鸡阶段怕冷怕热的实际,做好通风各方面措施是关键。第二步是抓好营养配比,每个阶段鸡该吃什么,搭配什么营养更合理,他摸出了一套具体细化配方。同时,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天气进行预防,如发现一点问题就及时处理,这样准确把控好养殖的实时动态,就不会有多大的意外了。 “从一开始就按照这样的模式养殖,从我这里出去的鸡必须得养8个月以上。15年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坚持这种模式养殖,相信每一位客户都会认可我。”王剑印掷地有声地说。 全媒体记者 范小鹏 文 赵鸣珂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