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日渐趋于稳定,散养土鸡区域逐渐恢复工作状态,经常遇见土鸡养殖新手询问小型孵化机的使用问题,因买不起鸡苗购买孵化机,用土鸡蛋孵化,但是出壳率极低,直言不如母鸡孵出来的多。 这件事不禁使我回忆起小时候,每年都会养上数十只老母鸡下蛋,但由于受到季节和母鸡生理激素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把鸡蛋捡出来,母鸡就会产生“抱窝行为”,并且在孵化过程中,母鸡会时不时地扒拉鸡蛋,以调整位置和角度,大约21天后小鸡就会破壳出生。 看似很随意地调整鸡蛋的动作,其实就已经包含孵化时所需要的5大因素,分别是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换句话说,"扒拉"这个行为就已经把孵化机的5个步骤完成了。 如果是母鸡自然孵化,则不必太注意细节,因为母鸡会根据天气和环境等问题自动调节至适合鸡蛋孵化的条件;如果使用孵化机孵化,则一定需要将细节把握好,比如温度、湿度多少合适,如何通风,如何翻蛋及如何凉蛋等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弄懂,才能确保提高雏鸡的孵化率。 温度温度是影响孵化效果的因素之一,温度偏高,蛋壳内胚胎就会发育过快,导致提前出壳,也就和“早产”差不多一个道理,鸡雏体质差,成活率不高,一般会在出壳后2-3天出现死亡。而温度偏低,蛋壳内的胚胎发育缓慢,导致出壳时间延迟,不利于生长发育,成活率也会降低。 就目前孵化机使用的最适温度为37.5-38.5摄氏度,在孵过程中应遵循“前期高,中间平,后期低”的原则。但是有很多养殖新手们,由于温度控制不好,导致出壳率不高,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使用“恒温孵化”,即孵化过程中全程使用37.8摄氏度,温度不高也不低,既不会提前出壳,也不会延迟出壳,出壳率和健雏率也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湿度孵化过程中适宜的湿度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胚胎前期使鸡蛋受热均匀,后期可以加强散热能力。既有利于胚胎发育,也有利于鸡雏从蛋壳内部啄破出壳。但是湿度过低,就会增加蛋壳内水分蒸发,胚胎与蛋壳内膜发生黏连;反之,湿度过高则会抑制蛋壳的水分蒸发,影响鸡雏出壳。 所以在整批孵化时,应遵循“两头高,中间低”的湿度原则,即初期湿度为60-70%,中期湿度为50-55%,后期湿度为65-70%,在出雏机内应该保持70-75%。而在分批次孵化时则需要注意将湿度控制在50-60%,出雏机内控制在65-70%,确保湿度适宜。 通风通风换气就是在确保温度、湿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孵化机通风孔位置、大小以及进气孔的开启程度,进而控制新鲜空气的进入速度和流向。 虽然鸡蛋看似密不透风,但在蛋壳表面密密麻麻地布满气孔,以供胚胎在孵化过程中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不过随着胚胎逐渐发育长大,蛋壳内和孵化器内的需氧量也相应增加,所以必须增加通风换气,既可以满足新鲜氧气的供应,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非常有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风与温度、湿度都是密切相关的,比如:通风量大,孵化器内的温度降低,加快胚胎水分蒸发,相应地增加能源消耗;通风量小,孵化机内的温度升高,严重影响胚胎的氧气交换。同理,通风不畅,湿度增加;通风过大,湿度不能有效地达到标准,且加快胚胎内水分蒸发,造成胚胎与蛋壳内膜黏连,影响鸡雏出壳,所以在通风换气时,一定要兼顾通风、温度和湿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翻蛋正确翻蛋是保证胚胎发育的重要条件,不但有利于胚胎受热均匀,防止胚胎与壳膜黏连,而且还有助于胚胎运动和改善胚胎血液循环,也可引导和调节孵化机内空气流动,防止出现高温。 在孵化0-16天时都需要翻蛋,一般是2小时翻1次,翻蛋的角度以水平为准,前后幅度为45°。翻蛋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因动作幅度过大造成胚胎死亡。如果不进行翻蛋和翻蛋角度不足,很有可能使胚胎死亡率增加。 凉蛋凉蛋不但可以用较低的温度刺激蛋壳内的胚胎发育,增加出壳后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排出污浊的二氧化碳,供给新鲜的氧气。凉蛋的时间长短应根据孵化时间和季节决定,一般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还可以拿鸡蛋放到眼皮上感觉温度,感觉微凉时既可停止凉蛋。切记凉蛋时间不宜过长,容易造成死胎增加,鸡雏的脐带愈合不良,感染大肠杆菌或者沙门氏菌造成脐带炎,出壳后鸡雏体质较差,死亡率高。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即可使千里长提毁于一旦。鸡苗孵化亦是如此,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等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善,都可致出壳率下降,严重者全军覆没。延伸到到养鸡行业,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哪怕是窜进鸡舍的老鼠或者飞进的鸟类都有可能造成鸡群应激,导致不可以挽回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