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周期大概分为育雏期、育成期、预产期和产蛋期(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育成期为第8~18周龄,是蛋鸡骨骼、肌肉、生殖器官发育的最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此阶段的饲养管理,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蛋鸡群,这样才能让蛋鸡顺利进入产蛋期。 育成期饲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育成期的饲养目的是保证蛋鸡正常的生长发育、促进性成熟,保证高产、稳产和顺利的到达产蛋高峰期,同时还要维持较长时间的产蛋高峰期,因此要加强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成期常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1、 一直吃料少,只要不死鸡,就从不关注,导致体重不达标和大小不匀(均匀度差); 2、 粪便过料或拉血便长期存在,因为不死鸡,马虎治疗,不重视,同样导致体重不达标和大小不匀(均匀度差); 3、 出现呼吸道久治不愈,同样导致体重不达标和大小不匀(均匀度差); 4、 青年鸡趾间裂,出血; 5、 雏鸡、青年鸡的体重都超标了,但胫长总是不达标,原因不明。 以上问题由于不造成死鸡,在青年期常不被重视,到开产后产蛋上升缓慢或上不到高峰才着急,却是回天乏术,无可奈何,不得不挑鸡淘汰,悔之晚矣。这种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殊不知,良好的基础才是产蛋的保障。 1、控制好鸡的体重 定期称测体重,育成期的体重是评价其品质的最适指标。 在饲养的各个阶段,根据鸡群的大小,随机抽样30~50 只鸡进行称重,一般每周或每两周称重一次,称重在早上没有饲喂前进行。用测量后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10周龄以内的误差最大允许范围为±10%,10周龄以后为±5%,超过这个范围说明体重不符合标准要求,其结果与标准体重经常进行比较与研究,再决定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所测体重的平均值,若在标准体重的中间值和上限值的之间,其后的产蛋成绩就是良好的。测定的体重常常在标准体重以下时,就必须查明其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饲料摄取量、饲料品质、给料次数、水槽位置、疾病、舍内环境等); 但在种鸡,控制体重更重要,如果体重在标准体重上限值时,就要限制饲料的喂量等来维持与控制适宜的体重。作为鸡群发育是否整齐的判定标准为:要有70%以上的个体,其体重在鸡群平均体重±10%以内,就算鸡群的体重整齐一致。否则就应适当减少或增加饲料喂量。每次增加或减少的饲料量以5克/只,直至达到标准体重。 2、饲料 育成期指的是8周龄至18周龄之间,此阶段饲料要使用育成专用料,18周龄到产蛋率达到5%时饲喂预产期饲料,产蛋率大于5%时使用产蛋期饲料。 营养要求 6-9周用生长期料,9~15周用育成期料,15~18周用预产期料,每次换料必须过渡饲喂。 如果未经过过渡,鸡往往会由于蛋白质和钙的含量突然增高,引起鸡群的饮水量增加,鸡群会因消化不良而引起拉稀,影响生长发育。如果采用5日换料的方法,可每日减少原饲料的20%,即可在第5日的时候完全换完。 设置足够的料槽,而且要分布合理,防止弱鸡采食不足,导致发育不整齐,每只鸡都要有足够的采食面积。 饲料质量: (1)青年鸡趾间裂,出血 青年鸡趾间裂、出血是由于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等生物素或者生物素质量不好、饲料搅拌不均匀、一些鸡吃不到生物素造成的。上述问题给育成鸡的体重管理带来极大困难,解决的办法是向饲料中添加好的生物素,或者换用一种生物素含量高的复合多维,例如麦麸,同时在饲料中加入0.03-0.05%的“欢叫”微生物助长酵素,促进饲料的分解转化,保证生物素的有效吸收。 (2)雏鸡、青年鸡的体重都超标了,但胫长总是不达标,原因是什么? 胫骨长度与饲料中多种 B 族维生素,如胆碱、维生素 B、维生素 B5、维生素 B11供应不足,或微量元素锰、锌的缺乏有关,在饲料中补足这些营养素,会有利于长骨的发育。 3、饮水 供给育成鸡清洁、足够的饮水是必要的。育成期要随鸡只体型的增大调整饮水器具的面积和水管的高度,以保证鸡群有充足洁净的饮水。 4 、温度 育成期7周龄时由于刚刚转群,舍温可稍高,在22℃以上。8~18周龄的育成鸡,温度可保持在18℃~23℃,注意冬季温差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鸡舍内温度要保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 5、通风 合理的通风可以降低鸡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同时漂浮在鸡舍内的微生物也可通过通风降低其含量,也为鸡群提供了新鲜的氧气。通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空气中有害因素对呼吸道和眼结膜的刺激,降低发病率。因此应在保证鸡舍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做好鸡舍的通风。 6、光照 鸡的产蛋量与鸡所接受的光照长度有密切的关系。要保证鸡群有较高的产蛋量,光照时数必须有所保证,自然光照不足的要进行人工补光。 关于光照程序有各种方法,究竟哪种好,要根据鸡舍是开放式的,还是密闭式的;或者是春雏还是秋雏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即要由各鸡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关键的一点是育成鸡舍的光照时间与产蛋鸡舍的光照要协调。例如:若在育成期采用相当长的光照时间,而转入成鸡舍时日照时间是处在渐短的季节,这就会使产蛋高峰受到影响,鸡群不能达到应有的产蛋高峰。 一般育成鸡的光照时数为7~15周龄恒定在9小时,强度为5勒克斯16周龄开始每周增加1小时光照,直到达到16小时光照时间,强度为10 勒克斯。光照强度和时间的调整,需根据鸡群的发育情况制订。成年产蛋鸡不要减少光照强度或光照时间。并应根据季节情况和鸡舍情况制订相应的生长期和产蛋期光照方案。 4~8月孵出的雏鸡由于生长后期处于日照渐短的时期,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对开放式鸡舍饲养的鸡群利用此期间为好。春、夏雏生长后期处于自然光照较短期,当鸡群产下第一个蛋时进入产蛋期。可以逐周补加人工光照0.5~1小时,鸡群30周龄时光照应达到蛋鸡规定光照时间。 9月~次年3月的雏鸡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此时如完全利用自然光照,通常会刺激母鸡性器官加速发育使之早熟、早衰。为防止产生这种情况,多利用人工光照补充。 7、环境卫生及日常管理 育成期要随时对鸡舍内外进行清扫,并做好消毒防疫工作。育成阶段鸡只的食槽位置要充足,饮水槽(器)每天要清洗、及时消毒,坚持每周带鸡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勤于清粪和打扫地面,保持舍内空气流通。 8、育成后期上笼管理 上笼前有必要对育成鸡进行整群,对精神不好,患有疾病的鸡进行隔离治疗。没有治疗价值的鸡及时淘汰。对整个鸡群进行驱虫,把生长缓慢、体重较小的鸡单独饲养,加强营养。转群上笼应尽量选择气候适宜的时间,夏季应利用清晨或晚上较凉爽时进行,冬季则应在中午较暖和的时候进行。上笼时舍内使用光线变暗,减少惊群。捉鸡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粗暴。 9、 疾病防治 按照当地流行的疾病,合理设计免疫程序,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在免疫后7~14天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确保免疫接种的效果60日龄左右做好新城疫的防疫,90~110 日龄做好新城疫、流感的预防,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大肠杆菌、传染性鼻炎、传喉等疾病的预防工作。 青年鸡最易得的病是肠道病,其次是慢性呼吸道病,第三是不明原因的吃料少症。如果患病毒病,则说明环境、管理出现问题或鸡抗病力差,需要引起重视。 在日常管理中要每天巡视鸡群,发现病弱鸡要及时隔离,找出病因,及早确诊,决定是否进行全群治疗,尽量防止疾病在鸡群中蔓延,将损失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