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温氏股份全年营业收入约649.63亿元,净利润亏损133.37亿,创下其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回看温氏股份2015年上市以来的业绩可以发现,其营业净利润在2019年达到高点之后,开始出现转折。2020年猪价高涨的时候,它的业绩却同比上年下滑,给了其他猪企反超的机会。 出栏量与猪价的“摩擦” 那2021年,温氏股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业绩亏损呢? 根据温氏股份发布的2021年业绩快报:亏损原因简言之就是猪价大幅下跌,养殖成本升高,成本远高于收入了。 从其出栏数据及当月平均卖猪价格来看,前5个月猪价较高时,温氏股份除了1月出栏量超过100万头之外,2-4月出栏量锐减,5月出栏量有所回升,但此时猪价已经回落。反而是在下半年,猪价低迷时期,温氏股份每月出栏量都超100万头,尤其是猪价最为低迷的9-10月,其出栏量占到全年最高。 据媒体采访,养殖成本上,温氏股份前三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24元/公斤,四季度养殖完全成本或降至20元/公斤。如此来看,温氏股份前三季度也仅有1月和2月盈利,四季度全月亏损。月复一月叠加,最终造成了当下局面。 “公司+农户”模式发展遇瓶颈? 谈到业绩,就不得不提温氏股份的发展模式。 曾经,“公司+农户”模式一度被称为“温氏模式”,此种模式需要的资产较少、可复制性强,温氏股份的规模一路高增。但发展至今,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品质把控难、稳定性不高、增量可能达到天花板。 据统计发现,温氏股份合作农户逐年减少。2016年-2020年,温氏股份合作农户数量分别为5.86万户、5.54万户、5万户、4.98万户、4.80万户。到2021年6月底,合作农户数变成了4.67万户。关于此现象,温氏股份解释道:合作农户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单批饲养规模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同时部分效率低的农户主动退出合作等。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因为可复制强,越来越多的公司都采用这种方式发展壮大,这是否也挤压了温氏的一部分市场。 而且,“公司+农户”模式中的“保底回收”意味着每年都要保证养殖户的利润空间,那即使市场变天,承诺给农户的保底价还是要给,猪价下行就加剧了温氏股份的资金压力。 当然,近几年温氏股份也对合作方式进行了升级,成了“公司+现代养殖小区”模式。升级后的模式是:公司负责整个养殖小区的租地,并统一做好水、电、路、土地、建设规划和经营证照的办理等工作,农户来园区与公司合作。 如此一来,品控难的问题能有效缓解,但温氏也必须加大固定资产投入,这就增加了负债压力。2020年末,温氏股份负债总额329.12亿元。而9个月之后,也就是2021年9月末,负债总额613.2亿元,几乎增长一倍。 打造全产业链条,平抑猪周期影响 除养猪业务以外,温氏股份还有养鸡、养鸭等其他业务。要想让养猪板块持续发展,在市场的高压下,温氏股份就必须着力减少猪周期带来业务影响。2021年至今,温氏与多家企业合作,合力打造全产业链条,以此减轻生猪板块受市场影响带来的冲击。 2021年4月,温氏股份与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往后全面战略合作、风险管控、数字化供应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2021年12月,与中粮贸易签署战略合作。同月,又分别与建发股份、国贸股份、象屿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在原材料供应、行情信息共享、物流资源联动和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另外,虽然温氏股份2021年养猪板块亏损巨大,但其并没有因此“收手”。温氏股份表示:截至2022年1月底,公司有各类可用资金120亿元左右。除此之外,温氏还有很多投资性质的项目,如果公司有资金需要可以随时变现补充现金流,这笔资金规模可达几十亿! 2022年,温氏股份生猪出栏目标为1800-2000万头,养猪综合成本(含淘汰母猪等其他盈亏)目标为8-8.5元/斤。相比牧原6.5元/斤的目标来说,温氏股份的降本之路还是有些漫长。而且,以当前的猪市来看,8元的成本,想要盈利还是很困难。 您觉得2022年温氏的业绩能“翻身”吗?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