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乳源洛阳镇,平均海拔650米,处于粤北拔地而起的高地,这里的山层峦叠翠,郁郁葱葱,生态极好,山间自然形成“汩汩”飞泻山泉小瀑布。“利用地势在山峰之间‘开发’山泉流水养杂交鲟”正是乳源县洛阳镇徐桥东在家乡所做的“壮举”。难得的是,他还带动了周边十几个养殖户以同样方式养起了杂交鲟,养殖杂交鲟成为当地重要的发家致富新产业。 “试水”山泉水养殖 1968年出生的徐桥东,早期一直在外地工作,干过制冷工程、电网工程,后来决定返乡创业。2010年前后,韶关当地也有人养过杂交鲟,不过大都在水库里养殖,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与养殖户深入交流后,依然觉得养殖杂交鲟很有前景。 有了养鱼的想法后,他决定去四川考察,发现西岭雪山有个渔场,也是在养杂交鲟,他深受启发。“山泉水水温比较低,更适合养殖杂交鲟。”他想,能不能在老家以同样的方式去养殖,经过思考和考量,他决定养殖验证一番。 因为干过制冷工程,他对怎样做水池、修管道有自己的想法。他还通过参观考察,上网查资料,自学了不少养鱼的诀窍。对养殖零基础的他,有时候会在网上查看一些养鱼教程,然后根据实际一步步做。一做就做了这么多年,徐桥东对此很是感慨,“没想到杂交鲟跟自己这么有缘。” 从2011年至今,短短8年,徐桥东申请了名为“云子潭”的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成为当地首个探索用山泉水养殖鲟鱼的人。他在房屋另外一边的山岭又建起了蓄水的大坝和养殖池,1年出鱼达到10万斤,每年的收入在60~80万元之间。 建起阶梯式水泥养殖池 徐桥东利用山里天然的优势,在高高的山岭之间建起了高达9米、长约30米的水泥坝,形成山泉深潭。以此深潭为水源,设置管道让山泉水流到养殖池塘。他在两个山谷间的开阔地带建设了3000来平方阶梯式水泥养殖池。每天清晨,泉水汩汩流动着,大小鱼儿在碧绿的水中畅快地游。 谈及这样做的初衷,徐桥东坦言,家乡山峦高峻挺拔,这里的山泉水很丰富。但不下雨的季节,水却不多。要想把鱼养好,首先第一步是解决水源的问题。徐桥东想着,要怎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泉水?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相邻的山峰之间建起一个水泥坝。这可是个大工程。徐桥东说干就干,请工人建起了大坝,就像将两座山峰之间的口子封住,在这里自然而然形成深潭。 徐桥东以前做工程的,他对工程和技术方面比较了解,因此他对于鱼池应该怎么建胸有成竹。他在水泥大坝下方建起了一层阶梯式水泥养殖池,每层之间留有一米左右的落差。这种阶梯式水泥池有水位落差,可以自然形成增氧环境,不用特别使用增氧设备,不仅减少了成本,还可以利用泉水的流动性养出保留野性的优质杂交鲟。 解决深山中的鲟鱼销路 目前,广州一些商户已经跟徐桥东有了生意往来,形成固定的供销关系。山泉水养殖很少发生病害,因此,产量较为稳定。如今,大山里的鱼儿也开始“游”向更多城市人的餐桌。 为了扩大市场,徐桥东养的杂交鲟跟广西地区上市规格不太相同:其中很大一部分养至1.8斤就上市,提供省内的鲜活市场;少部分鱼养至十几斤上市。“其实这种鱼可以长很大,2斤左右上市主要是由于国内尤其是省内喜欢吃清蒸活鱼。而在广西部分地区,大都养至5斤到十几斤,出口越南。”徐桥东说。 这些年,徐桥东养鱼养出一定名气。他在鱼塘边建起了一幢两层新楼房。只见房前流水潺潺,竹林摇曳,景致极好。他平常就住在新房照看鱼塘,还请了一两个工人帮忙。他还在鱼塘旁边建起了一个开放平台式餐馆,让慕名而来的食客,可以吃到最新鲜的杂交鲟鱼。听泉水叮咚、看竹林摇曳,即使在炎热的夏天,这样深山中也不会太热。 徐桥东养的鲟鱼已经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程度,很多商贩慕名上门收购。当地村民看到徐桥东养殖有钱挣,就慢慢加入其中,这样一养不仅养出了规模,很多商贩也知道深山中有一个大型杂交鲟养殖基地,慕名来这里收鱼,养殖户不再愁销路。 带动周边养殖致富 目前周边有十五户人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养殖杂交鲟鱼。住在离徐桥东家百米开外的68岁的叔叔看到养鲟鱼有钱赚,也跟侄儿取经,拆了自家老旧泥砖房,建了两条共170平方米的养殖池。他从侄儿的鱼塘下游引水源过去养殖,几年的时间,也在鱼塘边建起了自家的新房,并逐渐将鱼塘扩大,年收入接近十万。如今,他叔叔已经连续养了六七年。 养殖零经验的徐桥东短短几年,成为了当地的养殖带头人。通过参观学习,他还开始摸索孵化鱼苗。刚开始小规模地收集鱼卵,自己学习孵化,一般在圆玻璃缸进行鱼苗孵化。目前,他正在建设一个鱼苗孵化基地,预备在车间中进行大规模孵化。到时候,他的鱼苗场不仅可以解决自家养殖所需的鱼苗,还能稳定提供给周边养殖户。 近年来,当地的杂交鲟养殖走上正轨,徐桥东又想尝试养殖虹鳟,于是他跟北京一个做鱼卵的要了3万尾虹鳟鱼苗,开始尝试养殖。他不仅是当地养殖杂交鲟的第一人,也是当地养殖虹鳟的第一人。“我希望引进更多好养、能挣钱的品种。”他说。 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 记者:廖静 通讯员: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