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贵州的"中国天眼"是一座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具备500米超大直径,号称中国的"天眼"。这一天文工具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规模,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中国天眼"已经确认了至少86颗潜在脉冲星,为人类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神秘天体做出了贡献。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和欧洲国家,都积极寻求合作。然而,这座尖端天文观测设备的运营成本非常高,每天需耗资40万元。 脉冲星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它们比黑洞更令人着迷。首颗脉冲星于1967年被发现,这种星体具有高密度、高温度、高压和强磁场等特点。脉冲星实际上是旋转着的中子星,之所以被称为"脉冲星"是因为它们放射出电磁脉冲信号。这些恒星的体积非常小,直径仅约10公里,但自转速度极快,每秒可旋转500次,其内部温度可高达1000万摄氏度,远高于太阳表面温度不到6000摄氏度的水平。据天文学家估计,脉冲星的能量足以摧毁地球。因此,研究脉冲星对于填补天文学的知识空白至关重要。 由于以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涉足,"中国天眼"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这座射电望远镜是全球最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是全球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反射面可采用球面或抛物面,能够更好地接收宇宙中的射电波。射电望远镜与常见的可见光望远镜不同,它通过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由于其出色的性能,"中国天眼"凭借四大独特技术吸引了全球天文学家的合作兴趣: 首先,它拥有毫米级精准度,500米口径的天线精度为3毫米,每一块小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毫米。 其次,它可以将射电信号发送到银河系之外,寻找新星,特别是快速旋转的密度极高的脉冲星。 第三,"中国天眼"的超大口径使其能够接收到距离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其观测范围达到宇宙边缘。 最后,它在建造规模和投资方面甚至超越了美国,吸引了全球天文学家的合作。 "中国天眼"是现代工程的奇迹,汇集了20多个科研机构和上百位科研人员的智慧。其设计与其他国家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反映在反射面可以是球面或抛物面,更适合接收无线电信号。此外,其独特的"馈源舱"设计,相较于美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的1000多吨重的"馈源舱","中国天眼"仅有30吨。微调"馈源舱"有助于更有效地收集和跟踪丰富的宇宙电磁波,减少信号干扰,有利于更好地观测天文现象。"中国天眼"的研究成果虽然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为人类未来星际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了解宇宙、各种星球和天文发现是迈向星际航行的第一步。尽管天文学的成果可能在短期内不太明显,但在长期内将影响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