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范仲淹谈大米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范仲淹谈大米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历史上范仲淹是什么形象?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范仲淹是北宋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范仲淹一生都是在被贬和被召回两种情况下交替进行的,因为他执意坚持对错,而不懂变通,甚至就因为直言的性子,在九年间曾三次被贬。在政治上,他可能因为性格问题而不受待见,但他在战场上的作用可不得忽视。 范仲淹以其清廉正直、才干出众的形象,深得民众的爱戴和尊重。他曾经在官场上多次发表言论,批评当时的朝政,呼吁改革。范仲淹的言论引起了当时官场上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各种“鸡汤文”里都说,人一辈子“保持孩子式的纯真”很难,但看范仲淹这辈子,这似乎都不算个事儿。 孩子气 范仲淹这娃,“孩子气”有多足。 历史上的范仲淹是一个心怀报国志的人,他一心想要复兴朝廷,实行新政,但后来被旧贵族势力驱逐,一生郁郁不得志,晚年生活十分凄惨。 2、治地灾荒缺粮,范仲淹却抬高米价,百姓为何还称赞不已?米商们无可奈何,只好将大米贱卖给当地的百姓,杭州城缺粮的困局就这样被范仲淹巧妙地破解了。起初不理解范仲淹抬高米价的那些官员和百姓,看到了这样的局面后,纷纷对范仲淹的做法表示称赞不已。 这是当时政策的一种。就是因为他高度哄抬米价,就会有其他更省的粮商来贩卖大米。这会使灾区的粮食增加。 范仲淹为何把米价抬高 范仲淹即便是到了晚年,也没有忘记初心。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范仲淹调任知杭州,次年,杭州发生了灾荒,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景象十分的惨重。 范仲淹就是简单利用的供求关系。首先抬高米价吸引外地货源,保障粮食的供应。然后当粮食供大于求的时候,自然价格就会降下去。这样在灾荒的时候,就有足够的粮食了。粮食够了百姓们能够度过难关,自然就会感谢范仲淹。 3、北宋灾民买不起大米,范仲淹下令涨价是何目的?因为当时范仲淹让米商抬高价格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粮食流通进来,用来解决粮食缺少的问题。因为当很多人知道杭州的米价格高,很多人都来这里卖粮食,慢慢粮食多了,价格就下降了,因此缺粮额问题就解决了。 范仲淹的奇思妙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因为天灾的影响导致杭州颗粒无收,这个时候范仲淹正在杭州为官,于是他想出了这样一个提高米价的办法。首先提高米价招商引资使外来的商人纷纷将米运到杭州来卖。 因为范仲淹想利用米价上涨的消息,将商家的大米都集中在灾区,这样等到国家开仓放粮后,大米的价格势必会下降,而这对于百姓来说,是很好的事情。 其次,当人们购买后粮食后,多出原本粮食价钱的银两,范仲淹可用来帮助灾民,维持他们正常生活。 4、范仲淹的经济头脑他用现代经济理念化解了两次危机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范仲淹是位言行如一的君子,一生为国为民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的救灾措施别出心裁,富有实效,反映了一种卓尔不群的救灾理念,仔细考量,这种理念竟然与现代经济学颇有相通之处。 范仲淹首先采取的做法是:加大基建投资,大量雇佣农民工。 罗斯福;1933年(2)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并引起了政治危机。(3)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一共六次经济危机,战争确实是解决经济危机的一种方法,因为战争的爆发转移了国内的矛盾,国内矛盾变成次要矛盾,届时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另外,通过战争可以掠夺资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经济的压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范仲淹谈大米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范仲淹谈大米价格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