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辅助建设规范NY/T1568-2007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规范此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规定:第七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第十四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工厂化养猪场猪舍如何规划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与标准化猪舍设施特点 1、采用密闭型网床饲养,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空怀母猪采用限位栏饲养,分娩母猪网床饲养,断奶仔猪高床培育。 2、猪舍采用封闭式的建筑,猪舍安装换气扇,定时控制纵向通风,降底猪舍内氨气浓度,使猪舍温度、湿度、环境能够人工控制。 3、猪舍四周墙体及房顶,地面采用保温隔热材料,使猪舍能够保湿、隔热。 4、地面采用火道供暖,降低了猪舍取暖成本,使猪只休息的地面达到一定温度。 5、自动料丰供料,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饲料,保猪只发育均匀。 6、戏水池的建立,有利于猪舍的清洁卫生,也降底了猪舍臭气浓度,减轻了劳动强度; 7、电子监控设施的引入,方便了猪群的观察,谢绝了外来人员的进入参观,达到了防疫疾病的目的; 8、封闭式的饲养管理及先进的消毒设施,有效预防了外来病员的侵入。 9、自动化的排污系统,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 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关系到投资和经营成果,是件基础性工作。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因而在规划建设上两者有很大差别,所以需分别讨论。 (一)工厂化养猪场 1.场址选择涉及面积、地势、水源、防疫、交通、电源、排污与环保等诸多方面,需周密计划,事先勘察,才能选好场址。 (1)面积与地势:要把生产、管理和生活区都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地势宜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要有利于通风,切忌把大型养猪工厂建到山窝里,否则污浊空气排不走,整个场区常年空气环境恶劣。 (2)防疫: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至少2公里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猪场与其他牧场之间也需保持一定距离。 (3)交通:既要避开交通主干道,又要交通方便,因为饲料、猪产品和物资运输量很大。 (4)供电: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 (5)水源: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一是水源要充足,包括人畜用水。猪群饲养管理用水量可参考表5-2。二是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体含量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体含量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 (6)排污与环保:猪场周围有农田、果园,并便于自流,就地消耗大部或全部粪水是最理想的。否则需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问题规划,特别是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地上水源、河流。 2.猪场总体布局大型工厂化养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生产区∶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维修及仓库、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2)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水井房、锅炉房、变电所、车库、屠宰加工厂、修配厂等。 (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食堂、职工宿舍等。管理与生活区应建在高处、上风处,生产辅助区按有利防疫和便于与生产区配合布置。 3.猪舍总体规划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猪舍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总体规划的步骤是:首先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 (1)各类猪栏所需数量的计算:生产管理工艺不同,各类猪栏数就不同。所以,这里按台湾罗兴华先生(1989)规划100头母猪场为例,可供其他规模和生产管理工艺的猪场作规划参考。100头母猪的猪场所需各种猪栏数的计算,首先确定10条工艺原则和指标: ①母猪每年产2窝,每窝断奶育活10头仔猪。 ②母猪由断奶到再发情为2l天。 ③母猪妊娠期114天,分娩前4天移往分娩哺乳栏,所以母猪妊娠期只有110天养在妊娠母猪栏。 ④母猪妊娠期最后4天在分娩哺乳栏。 ⑤仔猪28天断奶,即母猪这28天在分娩哺乳栏。 ⑥保育期猪由28天养到56天,也需28天。 ⑦保育猪离开保育舍,体重假设为14公斤。 ⑧肉猪出售体重假设为95公斤。 ⑨每一批猪离开某一阶段猪栏到下一批猪进同一猪栏,中间相隔5天以供清洗消毒之用。 ⑩每一阶段猪栏都较计算数多10%,亦即所得数乘以1.1倍。 (2)各类猪舍栋数:求得各类猪栏的数量后,再根据各类猪栏的规格及排粪沟、走道、饲养员值班室的规格,即可计算出各类猪舍的建筑尺寸和需要的栋数。 (3)各类猪舍布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将各类猪舍在生产区内做出平面布局安排。为管理方便,缩短转群距离,应以分娩舍为中心,保育舍靠近分娩舍,幼猪舍靠近保育舍,肥猪舍再挨着幼猪舍,妊娠(配种)舍也应靠近分娩舍。可参看图5-2(据郭兴泉,1990)。猪舍之间的间距,没有规定标准,需考虑防火、走车、通风的需要,结合具体场地确定(10-20米)。 4.猪舍内部规划猪舍内部规划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决定。建设一个大型工厂化养猪场是很复杂的,猪舍内部布置和设备,牵涉的细节很多,需要多考察几个场家,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比较,再做出详细设计要求。 (二)专业户养猪场 1.场址的选择与工厂化养猪场基本相同,主要考虑地势要高燥;防疫条件要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供电方便等等条件。规模越大,这些条件越要严格。如果养猪数量少,则视其情况而定。 2.猪舍建筑形式专业户养猪猪场建筑形式较多,可分为三类:开放式猪舍,大棚式猪舍,封闭式猪舍。 (1)开放式猪舍:建筑简单,节省材料通风采光好,舍内有'害气体易排出。但由于猪舍不封闭,猪舍内的气温随着自然界变化而变化,不能人为控制,尤其北方冬季寒冷,这样影响了猪的繁殖与生长,正如常说的一年养猪半年长。另外相对的占用面积较大。 (2)大棚式猪舍:即用塑料扣成大棚式的猪舍。利用太阳辐射增高猪舍内温度。北方冬季养猪多采用这种形式。这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的猪舍。根据建筑上塑料布层数,猪舍可分为单层塑料棚舍、双层塑料棚舍。根据猪舍排列,可分为单列塑料棚舍和双列塑料棚舍。另外还有半地下朔料棚舍和种养结合塑料棚舍。 1.单坡式 2.不等坡式 3.等坡式 ①单层塑料棚舍与双层塑料棚舍:扣单层塑料布的猪舍为单层塑料棚舍。扣双层塑料布猪舍为双层塑料棚舍。单层塑料棚舍比无棚舍的平均温度可提高13,5~C,说明塑料棚舍比无棚舍显著提高猪舍温度。根据沈阳地区试验,在冬季最冷天气舍温不管在白天黑夜始终保持在.8℃以上。由于舍温的提高,使猪的增重也有很大提高。据试验,有棚舍比无棚舍日增重可增加238克,每增重1公斤可节省饲料0.55公斤。因此说塑料大棚养猪是在北方寒冷地区投资少、效果好的一种方法。双层塑料棚舍比单层塑料棚舍温度高,保温性能好。如黑龙江省试验,在冬季11月份至3月份,双层塑料棚舍比单层塑料棚舍温度提高3℃以上,肉猪的日增重可提高50克以上,每增重1公斤节省饲料0.3公斤。 ②单列塑料棚舍和双列塑料棚舍,单列塑料棚舍指单列猪舍扣塑料布。双列塑料棚舍,由两列对面猪舍连在一起扣上塑料布。类猪舍多为南北走向争上下午及午间都能充分利用阳光,以提高舍内温度。 ③半地下塑料棚舍:半地下塑料棚舍宜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或半山坡地方。一般在地下部分为80-100厘米。这类猪舍内壁要砌成墙,防止猪拱或塌方。底面整平,修筑混凝土地面。这类猪舍冬季温度高于其它类型猪舍。 ④种养结合塑料棚舍:这种猪舍是既养猪又搞种植(种菜)。建筑方式同单列塑料棚舍。一般在一列舍内有一半养猪,一半种菜,中间设隔断墙。隔断墙留洞口不封闭,猪舍内污浊空气可流动到种菜室那边,种菜那边新鲜空气可流动到猪舍。在菜要打药时要将洞口.封闭严密,以防猪中毒。最好在猪床位置下面修建沼气池,利用猪粪尿生产沼气,供照明、煮饭、取暖等用。 ①塑料大棚猪舍,冬季湿度较大,塑料膜滴水,猪密度较大时,相对湿度很高,空气氨气浓度也大,这样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因此需适当设排气孔,适当通风,以降低舍内湿度、排出污浊气体。 ②为了保持棚舍内温度,冬季在夜晚于塑膜棚的上面要盖一层防寒草帘子,帘子内面最好用牛皮纸、外面用稻草做成。这样减少棚舍内温度的散失。夏季可除去塑料膜,但必须设有遮荫物。这样能达到冬暖夏凉。 ③塑料棚的造型要合理,采光面积大,冬季阳光直射入舍内,达到北墙底。 ④塑料棚舍应建在背风、高燥、向阳处,一般方位为座北朝南,并偏西5一10度。这样在11-2月份期间,每天棚舍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最长,获取的太阳能最多,对棚舍增温效果好。 (3)封闭式猪舍:通常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单列封闭式猪舍:猪栏排成一列,靠北墙可设或不设走道。构造简单,采光、通风、防潮好,冬季不是很冷的地区适用。双列式封闭猪舍:猪栏排成两列,中间设走道,管理方便,利用率高,保温较好,采光、防潮不如单列式。冬季寒冷地区适用。养肥猪适宜。 多列式封闭猪舍:猪栏排成3列或4列,中间设2或3条走道,保温好,利用率高,但构造复杂,造价高,通风降温较困难。 养殖化粪池标准做法养猪场所处的环境以及规划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实践中,一些养殖户在新建或改扩建猪场时,盲目投资建设,不仅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养殖化粪池建造标准 1、猪场的选址 选地。养猪场在选择养猪用地时要注意土地的的性质,不能选择用基本农田,并且要对该地块及周围地块今后的开发方向有所了解,避免所选地块与政府其他开发项日相冲突。 地势。养猪场要求地势高燥,场地的高度至少要在历史洪水的水平线以上,地下水位在2m以下,地势要求平坦但具有一定的缓坡,但是坡度不宜达大,不应超过20度,以便于排水排污。可避免地面潮湿,利于猪体的热调节及肢蹄的发育,可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养猪场要求背风向阳,通风良好,这样可通过自然通风保持圈舍的温度及相对湿度,防止舍内有害气体大量的积滞。 周边环境。还要求根据养猪场的经营方式、生产特点、饲养管理特点等选择场址,要求猪场要距离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且要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者侧风向;距离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场以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以上,周围3000m没有大型化T厂或者其他畜牧污染源。养猪场周边的交通要方便,供电要求电压稳定,少停电。 水质和供水量。养猪场用水量大,尤其是日前养猪场多为规模化养殖,每天的需水量都非常多,如果水源不足会严重影响猪场的正常生产,凶此猪场的选址还要注意水源是否充足。同时还要注意水质,要求水质要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标准要求,水中的细菌含量不可超标,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也不可过高,凶此在建猪场前还要到相关的机构检测该场地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是否达到标准。 排污。猪场排污一直以来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规模化猪场,日产粪污量大,并且污水的日产量也因清粪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建场时要确定好污水处理场的位置,一般污水处理区应该设计在猪场地形以及风向的下游,这样便于排污,并且可以保证猪场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空气质量。另外,在选址时,猪场的周围最好有较大面积的农田、果园等,这样可以将粪水处理后当作肥料使用,不但可以利于粪水的处理,还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猪场的建场面积要地势地形以及养殖规模来定,猪场的生产区的总建筑面积要按年出栏一头生猪需0.7~1lT12来计算,其他区域则要根据实际的规模大小来确定,在计算占地面积时要将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等都考虑进去,还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2、猪场的布局 日前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各功能区的细分布局影响着猪场建设投资、经营管理、组织生产、劳动效率、疫病防控,同时还影响着猪场的小气候条件,从而影响着养殖经济效益。凶此在定好场址后就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区规划与布局。养猪场可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管理区和病畜管理区。生产区又分为猪舍、料库等;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建筑物以及职工的生活福利建筑物与设施等;病畜管理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在划分各区时要综合的考虑,既做到利于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又做到使生产达到有机的联系,凶此要根据风向和地势去场区进行划分。 生产区的猪舍根据种猪群、仔猪群和育肥猪群进行分区,各群要在不同的地段分区饲养,其中种猪群和仔猪群应设置在防疫较好的地方,不同猪群间要保持100~200m的卫生间距,种猪舍还细分为妊娠母猪舍、哺乳母猪舍、空怀母猪舍。种猪舍要与其他猪舍隔开,并且要设置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与公猪舍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的刺激。分娩舍要与妊娠舍与保育舍接近,育肥舍则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并且要与出猪台较近;生产区饲料料库的设置要在不需要外来运料车辆进入的前提下,还要方便饲料的运进与运出,同时还要与猪舍保持最短且最方便的距离,还应设置在猪场地势的高燥处。 管理区凶与外界的联系较为紧密,凶此要与交通线、销售点、电路、水源以及饲料供应地的距离较近,管理区应设置在场区内的上风口,并且场外运输与场内运输的车辆要严格的分开。另外,管理区还包括办公室、食堂和宿舍,这些地方应该独立设置。 病畜管理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为了防止疫病的传播与,该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的地方,并与猪舍的卫生距离保持在300m。病畜隔离区要与外界隔绝,要设置有单独的通道和出人口,与其他猪舍的距离保持在300~500m。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地也要与猪舍保持300~500m的距离,并且要严密的隔离。 猪场的四周要开有防疫沟,还要做好绿化T作,不但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利于防疫,还可以改善猪场的小气候,起到防暑、防寒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减弱噪声污染,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凶此在对场区进行布局时不可忽略绿化的重要性。 space 养殖化粪池建造标准 1、养猪场的选址 1.1远离工业区和居民区 建造养猪场要综合考虑2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避免外部环境的污染,猪场周围3000m以内没有大型化工厂、采矿场、制革厂、屠宰场等污染企业。另一方面,也要遵守公共卫生准则,不要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养猪场与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场所的距离应保持在1000m以上。 1.2土质的选择 养猪场对土质的要求并不高,越是贫瘠的地方,越适合建造养猪场。一般以沙质土壤为好,要求吸水性好、透气性强,质地坚硬。为了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建设养殖场,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次耕地,以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 1.3地势高燥,通风向阳 1.3.1地势 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有一定的坡度,这样便于排水。低洼地带蚊蝇聚集,容易导致疫病的滋生和蔓延。山区有部分养猪场建在河道中,一方面不利于泄洪,另外也不利于防疫。 1.3.2通风及采光 建设养猪场要做到通风向阳,但要减少冬春季节风雪侵袭。特别是山区,要注意避开冬季西北方向的风口,防止“贼风”侵袭。 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通风、向阳、干燥、卫生”。 1.4交通便利,水电配套 为了保证防疫需要,减少噪音污染,养猪场离交通主干道至少1000m以上,并有专用道路与主干道相通。 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标准。没有自来水的地方,最好用深井水。河水和池塘水没有经过消毒处理,不适宜作为养猪场水源。同时,电力供应要有保障。 1.5禁止在保护区修建养猪场 不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建场,开工时要具备环保局出具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2、猪场的规划布局 养猪场要想做到布局合理,首先要懂得养猪场如何分区。原则上养猪场分为4个区,即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生活区包括食堂、职工宿舍等,生活区应该建在猪场大门外;生产管理区主要包括办公、饲料加工贮存、水电供应设施等;生产区为各类猪舍及生产设施;隔离区包括隔离猪舍、兽医室、粪污处理设施等,该区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 2.1四区排序 按照夏季主导风向,生活区在主风向最上方,依次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开,这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2生产区布局 生产区内各猪舍的布局要考虑转群方便,节约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种公猪舍和空怀母猪舍相近,妊娠舍和产房相临,仔猪舍要靠近育肥猪舍。按照规模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布局,即配种→妊娠→分娩→培育→生长→肥育→出栏进行,种猪舍在上风向,依次为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猪舍位于下风向,临近装猪台。 2.3猪舍间距 猪舍间距要综合考虑光照、通风、防疫、防火、占地等方面的因素,过大则占地太多,过小不符合标准化要求,通常以不少于前排猪舍高度的3倍为宜。 2.4净污道分离,雨污分离 2.4.1净污道分离 净道和污道要分开,互不交叉。所谓净道即喂料和管理通道,污道是指运送粪便和病、死猪的通道。两者要分开,包括场区大环境和猪舍内小环境2个方面,都要实行净、污道分离。 2.4.2雨污分离 中小型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利用能力相对较低。为减少污染治理成本,养猪场要做到雨污分离。这样,雨水走明道,污水走暗道,通过排污管进入密闭式化粪池。山区地形有一定的坡度,不易堵塞。平原区铺设排污管道时,要留出一定的坡度,同时,建议在各猪舍排污口设沉淀池,将污泥、粪渣等杂物沉积后,再排出污水,不易堵塞。 3、猪场防疫及无害化处理 标准化养猪场宜采用“自繁自养”饲养模式,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确保养猪场生产安全。 3.1消毒池 猪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宽度与大门口相同,长度相当于大型机动车车轮一周半的长度,深度为30cm左右,没过车轮胎即可,水泥结构,池内经常放有消毒液。 3.2消毒通道 进入场区要有专用消毒通道,即防疫消毒室。常用的有喷雾消毒、紫外线消毒以及在地面附着物上喷洒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进入生产区门口有紫外线消毒室,工作人员在此消毒,更衣换鞋。 3.3粪污处置 对于猪舍排出的粪便污水,提倡采用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先干清,后用少量清水冲洗,清出的粪便堆积发酵,杀毒灭菌。沼气池的容积要足够大,视养殖规模而定,以保证完全利用养殖场的粪污。 3.4病死猪处理 有条件的养猪场可购置焚尸炉对动物尸体进行焚烧,彻底杀毒,处理重大动物疫病通常采用此种方法。没有焚尸炉的养殖户,可在粪污处理区建造尸体处理井,将病死猪投入专用埋尸坑,使其腐败,埋尸坑一般直径3m,深10~13m,要求底部和四周用不透水材料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