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养猪的利润确实高得离谱。 2019年,每头母猪基本能赚到15000-20000元,2020年,饲养一头母猪可以赚到30000-40000元。昨天我和浙江金华的一位养猪户交谈,饲养800头母猪的利润高达2400万。今天和北京的同事交流,600头母猪场今年收入1800万。这两个农场有一个共同点。只养母猪卖仔猪,不育肥猪。只有卖不出去的,才会自己养肥。养猪场均位于深山老林中,附近几乎没有养猪场。人流、车流、物资流向都比较容易控制。近三年来,没有从外地引进养殖,生猪完全靠自繁自养。顶多是从外面购买一些精液,用于种猪的更新。饲养员往往年龄较大,大多数人每六个月才到农场一次。 因此,生物安全防控的第一步应该是猪场选址。远离高速公路和集镇,远离人口密集区,进出道路简单可控,人、车、物资流动越少,越安全。二是隔离措施的完善、消毒剂的可靠性以及人员整体生物安全意识的提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一家法资养猪企业也位于偏远地区。引进材料、出售种猪只有一种方式。管理很好,有两个检查站。未经消毒、干燥、检验合格的车辆不得驶入养猪场。听说2020年已经建成了4个同等规模的种猪场,扩张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我们也面临着非洲猪瘟的压力。为什么上述三个养猪场能够活得又好又红火呢?难道还不够我们深思吗?错误的养猪场场地规划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您的生物安全风险。根据PIC千分评分标准,如果达不到750分以上,就不能饲养母猪,只能简单经营育肥场。其次,你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如果适合育肥,可以抓仔猪,育肥猪。如果适合养殖,可以养殖、饲养仔猪,以销售为主。一定要学会合理分工。养猪场不可能样样都好。毕竟像牧原这样全面发展的企业还是屈指可数的。这样,你对外接触的频率就会真正减少,风险就会降到最低。毕竟,这是一个“没有非典也能致富”的时代,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治非典。 冬季是病毒性疾病的高发时期。 COVID-19 和小飞的病例都呈上升趋势。 COVID-19的兴起让人们感到恐慌。绝大多数人大概响应了政府的政策,就地过春节。这是对的。人类堕胎就像猪一样。就像人流一样,病毒在流动时传播速度会更快。预防新冠,人可以管,可以落实政策措施,可以劝阻(有些地方传播时要采取人人检测的方法,也是一种“拔牙隔离”);但如果不让猪走动,就失去了饲养的目的。国内养殖环境南北差距巨大。这两年半的时间,我们总结出了冬天北方多猪,夏天南方多猪的自然规律。这个冬天,从各地行业团体收到的消息可谓“惨不忍睹”,比2019年的冬天还要严重。 按理说,集团猪场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也有所提高。为什么比去年更严重?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由于快速恢复和扩大生产,今年冬季生猪存栏密度比去年更大,因此传播和感染的概率增加。另外,今年是寒冷的冬季,消毒剂的功效降低,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有限。延长。 2.非法疫苗病毒传播。这不能说,但存在病毒的环境扩散问题。因此,目前大多数养猪场都必须使用病毒进行生产。与非洲热病毒相比,非法疫苗病毒一旦感染,很难快速拔牙。这可以说是养猪户的噩梦。 3、小飞的污染越来越大。有朋友在聊天中提到,现在不仅在市场的生鲜肉摊上发现了非洲猪瘟病例,在鸡肉、牛羊肉中也发现了非洲猪瘟阳性病例。即使在菜摊里也能发现非洲猪瘟阳性病例。这种非洲猪瘟阳性病例病毒无处不在的现实让人产生深深的恐惧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短期内不可能摆脱小飞的纠缠。首先,整体环境污染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疫苗研发进度数度减半。另外,目前专家对野生疫苗病毒的检测和论证,让我们对非洲猪瘟疫苗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宁愿走慢一点,也必须经过多次考验。不成熟的产品肯定会有副作用。 从今年冬天北方的疫情情况来看,2021年南方雨季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因为南方复工扩产的速度并不慢于北方,因此南方雨季的到来夏季雨季将是南方灾害的开始。据此预计,业内普遍预期的2022年生猪周期低谷拐点将被推迟。同样,原本预计的2021年生猪均价23至25元/公斤也有望上调。这也是目前各大集团之所以开始大量收购仔猪的原因,一方面确实是母猪的损失,需要收购仔猪来弥补。另一方面,看好三季度生猪市场,有动力。生猪期货市场近几日也小幅上涨。 中国人的猪肉消费是迫切需求,无法替代。 2万亿元的养猪产业经过小肥的洗礼后,接下来的场景将会有巨大的变数,而这个变数至少会持续3到5年,直到所有错误都必须犯完才能成熟,或者直到真正成熟的疫苗问世。可用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养猪场的选址和设计是第一位的。永远不要低估它。只有让最专业的人选址,才能满足高级别非生物安全的需要。第二个重点是养猪户的生物安全。意识升级:持有传统养殖理念而无法升级的企业或个人,未来在养猪行业肯定无法生存。从猪场的选址、规划、改造,到落实生物安全、实施批量化生产,这些都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转变观念。升级硬件设施,提高态度和意识,是未来一切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