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猪热潮的兴起,大中型养猪场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大多数投资者和猪场设计者并不直接从事猪场生产,也不了解养猪过程。他们只参观了国外的几个养猪场,与国内外养猪场人员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由于猪场设计的原因,很多养猪场外观美观大方,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便和不合理的情况。笔者走访了多家养猪场,列出了养猪场建设中一些不合理的方面,以警示后人。 猪舍阴暗潮湿 俗话说“多晒太阳,省一个月的饲料”。这意味着猪喜欢晒日光浴。养猪场建设之初,应为猪选择阳光充足的猪圈,这样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也有“养猪非巧,档满”的说法,意思是猪舍干净干燥,猪吃饱了。这句俗语说明了养猪过程中阳光和干燥的重要性。虽然现在已经自动控制光照和湿度,但猪舍仍然不可避免地阴暗潮湿。 水不需要考虑 笔者见过很多老板在收购和建设养猪场时忽视了对水的需求,最终不得不限制生猪生产。 忽略产床规格 目前,我们的养猪场一般都是按周生产,但设计者却采用死板的方法。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设计依据,如:“以饲养基础母猪1200头,年产商品猪24000头左右,该生产线按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计算,每年可产仔2640窝,平均每周产仔51 窝。”但在实际生产中,中等收入的床一般做成2张为一组,因此双排床的数量一般为4的倍数,3排床的数量为6的倍数。 在上述设计中,“平均每周产仔51窝”必然导致产床单一。这样的设计浪费土地和空间,而且不合理。当然,目前一些欧式猪场设计有非常小的隔热箱或完全隔热的产房,所以不需要考虑这个建议。 设计不合理,母猪换群时会产生应激。 尽管一些国家因生猪福利问题取消了档位饲养,但我国仍存在大量档位,导致母猪流动不足。如今,养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个养猪场的母猪数量不断增加,往往有几千甚至几万头母猪。由于这么多母猪集中饲养,母猪在群体之间移动很困难。由于一些养猪场的设计考虑不周,母猪走动距离过远,导致群体之间的移动更加困难,容易出现压力或流产;同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浪费时间。 建议设计时考虑这一因素,母猪群间移动距离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100 m。 位置太偏僻成本增加 环保和防疫问题是选择猪场选址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大多数猪场都建在偏远地区。笔者曾见过一座建在深山老林中的养猪场。它的缺点: 运输成本高,各种原料和生猪都要长途运输; 污水处理已成为大问题。养猪实际上就是把粮食变成猪肉。粪便最终会返回田间或山上变成粮食,而养猪场又远离粮食主产区; 养猪场地处偏远,员工的生活就像软禁一样。他们的业余生活并不丰富,员工士气不稳定,很难留住员工。 劳动力的不稳定势必会对生猪生产产生影响,尤其是助产、配种、疫苗接种等关键技术环节。如果出现漏洞,危害性极大。建议适当考虑选址问题,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养猪场道路堵塞等次生灾害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