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广西各地生猪市场和猪肉价格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降低风险和损失,武宣县金鸡海康生猪养殖示范场实行有计划减产、提前出栏,导致生产规模有所下降。 2019年7月,为了科学抗疫、尽快恢复产能,农场主动查找农场原设计中存在的严重漏洞和缺陷。结合猪场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对猪场进行“铁桶式”升级改造。主要实施了原有栏位生态升级改造、动物安全设施改造、粪便全量化利用设施改造、智能化养猪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等。具体办法如下: 一、基本建设情况武宣金鸡海康生猪养殖示范场位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金鸡乡莱山村。农场周围有龙眼果园、桉树林和甘蔗田。环境优美,周围3公里内无村庄、无水源,适宜农场建设和生产。改造前已建成养殖场2个。其中,第一分厂占地37亩,投资750万元。 2016年12月,建成标准化档位7个,总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年屠宰生猪9200头,包括300立方米水塔一座、800立方米沼气池一座、1500立方沉淀池、 600平米平房(会议室、办公室、宿舍、厨房、物资仓库、消毒室、卫生间、配电室等)。第二分厂占地30亩,投资1400万元。 2017年7月,建成标准化“高架网床+微生物”猪舍3座,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下框高2.4米,全狭缝网状。饮水碗中多余的水被转移、收集并重复使用。年产生猪12000头,其中水塔400立方米,沼气池400立方米,沉淀池3000立方米,配套建筑300平方米。养殖示范区采用全封闭式养殖,采用雨污分离、固液分离的生态养殖理念。配备现代化养殖设备,如自动饲料分配设备、自动刮粪设备等,配备风机、水幕、保温板、保温灯等升降温度设备,并配备温控仪自动控制水帘、风机、粪肥的运行。浓缩至收集池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最大限度地节省饲养人工成本,改善生猪饲养环境,减少污水排放。同时,农场内种植香樟树300棵、黄花梨树200棵等树种,绿化面积达到80%,使农场成为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生态化的“四化”农场。 2、采取的整治措施:一是圈舍建设和改造。改造完善围栏等,设置全封闭外围墙和全封闭内围栏;将圈舍从大圈改为小圈,并用砖墙对圈进行物理隔离,防止不同圈的猪接触。 (见图1)。图1 砌砖抹灰场地外墙、圈舍外墙、猪舍通道均设有鼠帘、防鼠(蚊)网,防止鼠、蛇、蚊、苍蝇等进入猪体内。场内(见图2 和图3)。图2 养猪场彩钢瓦外墙 图3:生产区改造防鼠墙,完善饮水设施,安装饮水碗收集余水(见图4)。 图4.饮水碗的第二个改造是隔离消毒区域的改造。生活区增设消毒室,配备空调、冰箱、有线电视、电脑、茶具、宽带上网等生活娱乐设施;增设场外消毒点,严格对外来车辆进行消毒;增设卖猪中转站;三是粪便处理设施改造。增设固液分离器,建设足够的沼气池、沉淀池、化学池、粪棚等,对粪污进行资源化、充分利用;四是清洁消毒。对生产区域摊位、过道等重点区域进行4轮彻底消毒,其中烧碱消毒2次、火焰消毒1次、熏蒸消毒1次;消毒室配备紫外线、喷雾消毒。三、设施改造取得的成效(一)“反舞弊能力”提升。猪场从四个方面针对“防非”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改进。通过采取科学措施改造养殖设施,建立了符合“非生物防治”标准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复工复产潜力。 “防非洲猪瘟”的短板有助于提高“防非洲猪瘟”的能力,为积极应对非洲猪瘟、尽快恢复生产、确保后期养殖安全提供重要支撑。经过改造升级,两家分公司已于10月份全面恢复生产,目前存栏生猪已达1万头。 (二)复苏信心增强。养猪场改造升级,真正切断了各方面的传播渠道,增强了场(户)恢复养殖的信心,恢复了生猪稳定生产。农场新建第三分厂——武宣县七辰良种养殖场,占地17亩,投资510万元,标准化档位5个,总建筑面积4620平方米,拥有年出栏生猪6400头,包括:配套设施建设100立方米AB水塔一座、200立方米沼气池一座、1000立方米沉淀池一座、150平方米配套楼一座,计划新增生猪3000头。十一月底。 (三)生猪生产稳定,未发现新疫情。该场升级改造恢复生猪生产以来,严格落实“抗疫”措施,生猪生产形势稳定,未受疫情影响,为恢复生产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