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叠加环保和猪周期影响,导致国内供应严重不足、生猪及猪肉价格过高,在这样的局面下,国家通过促进生猪复产、增加猪肉进口量、频繁投放储备肉、开通“点对点”调运以及引导居民消费向禽肉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来平抑猪肉价格,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近两年价格已由高峰渐渐回落。 但是在两年的时间真的就如打仗一般,养殖端确实赚钱是真的爽,开始消费端百姓猪肉是真的吃不起,而且一时间物价飞涨,什么都贵了。所以,猪价的暴涨暴跌总会深深的伤害供需端的一方,更加不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性。 其实,猪周期的主要成因是供需关系变化产生的价格波动,但是供需难以完全匹配,因此猪周期无法彻底去除,只能渐渐平抑。 当然,猪周期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美国大致用了30年的时间,对国内的生猪养殖业进行了规模化变革,通过规模化养殖控制产能波动。期间内中小散户快速退出市场,现阶段美国排名前3的养殖企业出栏占比已在60%以上,其周期性现象日渐弱化,价格波动幅度减小。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在加速发展,产业集中度在提升,但是还远远不够。 期货也在肯定程度上起到平抑肉价的作用。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交易。对已具有肯定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来讲,可充分利用生猪期货的风险规避功能,当然,期货上市也在肯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规模化水平。但是,生猪期货上市时间还较短,业内观望居多,短期内生猪期货对平抑猪肉价格作用并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