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而且都是家乡的土猪。而到90年代中期,随着国外猪的进入,本土猪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 业内认为,当前我国种猪面临的危险境地,是市场行为也是政策驱动。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而中国的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也从上世纪70年代起逐年攀升,在2014年达最高峰41.81公斤。因此,从那个时候起我国的养猪市场主要开始解决量的问题,且大力推广瘦肉型猪。因此,瘦肉率高、出栏快的外来猪,特别是杜长白在国内渐渐推广开。 其次,外来种猪确实存在优势。数据对比:外来猪五六个月可以出栏,地方猪则要一年;外来猪的瘦肉率有63%~65%,地方猪则往往仅有40%。对养殖户来说,投入同样的成本,养外来猪更快、卖价更高。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外来猪渐渐占据了中国市场,并形成市场占有率高达90%甚至95%的局面。也正是这个局面的导致学界从上世纪末开始不断呼吁,应保护我国的地方猪品种。现在的原种猪很多是靠进口,这种格局必须变化,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种猪。 “猪芯片”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也越来越刺激着这条产业链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