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粮食危机与乌克兰危机如影随形,成为全球关心焦点。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日前公布《粮食展望》报告预估,2022年全球粮食进口花费将上升至1.94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0%;全球农业投入品进口花费或超42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均有可能创历史新高,达到2020年水平的2倍以上。 全球粮食进口花费的增加,并不是由于进口量的增加,而是源于粮食价格上涨,这也是本轮粮食危机的症结所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在与去年粮食进口花费对比增加的1800多亿美元中,“价格因素”所导致的进口花费增加规模约为1570亿美元,而由交易量带动的仅约270亿美元。由此可见,价格因素驱动的进口成本上涨约占整体的87%。 粮食价格上涨的背后,也并非粮食总量供给短缺。事实上,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多年来全球粮食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粮食增长幅度也远高于人口增长幅度,全球粮食的整体供给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明显,造成当前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粮食分配不均衡,连接生产与需求的供应链以及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国际合作机制出了问题。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拉动盟友对俄罗斯一再加码制裁,严重阻碍俄乌两国粮食生产和出口,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塞,导致国际粮食和能源价格飙升。与此同时,粮食能源化和贸易寡头化也在推波助澜。全球四大粮商对国际粮价拥有较大话语权,屡屡通过炒作粮食安全问题渲染紧张局势,谋取巨额利润。此外,美联储持续加息,美元持续走强,大大增加了食品运送成本。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乎口粮,更涉及世界经济发展、地区稳定。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国家冲击更大,进口能源和化肥花费的增长可能迫使一些国家减少投入,进而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国内粮食供应减少,这又进一步加深了这些国家发生粮食和能源危机的可能性。 面对全球性粮食危机,国际社会仅有加强协调行动,及时疏通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和断点,才能更好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一方面,大国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合力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减缓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经济衰退等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宏观冲击。另一方面,各方要加强对跨国粮农企业的监管,构建更具韧性和稳定的全球粮食供应链,降低全球粮食体系的波动性和脆弱性。
|